很多人习惯每天按下“power”键启动电脑,而很少人知道今年是个人电脑(PC)诞生的30周年,PC的最初发明就是一项伟大的创新,30年来,随着硬件芯片、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同时发展,同时由单一的台式机形式,延伸出便携移动的笔记本、更轻薄纤细的个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不仅把科技、知识文化融入数字无线网络的时代,个人电脑也开创了一个席卷全球的IT市场。
个人电脑发展历史:是操作软件、硬件芯片结合发展历诗
“黑白机”时代:早于1981年8月12日,巨人IBM推出全球第一台个人计算机——IBM PC 5150,虽然Intel 8088处理器主频只有4.77MHz,64KB内存,而且还是单色显示器,运行微软公司专门为IBM PC开发的MS-DOS操作系统。如今在人们眼中作为古董的IBM PC,却开创了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的概念。
个人电脑始祖:IBM PC 5150(1981年)
三年后,1984年IBM推出了PC AT 5170,当时配置了6MHz的Intel 80286处理器,最高配置512KB ARM,1.2MB、5.25英寸的软盘以及改进后的键盘输入系统,更实用的操作方式,更高效的运行速度,使个人电脑开始流行于商务市场。
IBM PC AT 5170(1984年)
与此同时,伴随硬件的发展,笔记本电脑也相继出现、并且发展迅速。在1986年IBM公司发布了PC convertible 5140笔记本,虽然重量达到5.5Kg,作为世界上首台可通过内置电池工作的计算机,最业界影响甚为广泛,从此笔记本内置电池便成为设计标准使用至今。
首款内置电池的笔记本:IBM PC convertible 5140(1986年)
对电脑应用逐步深入,早期PC发展阶段,市场销量也得到逐步上升,从CPU的硬件配置经历了80286、80386几个阶段,硬盘、内存容量都有所增加,而驱动器以软驱为主;软件方面,主要以DOS为主,同时,应用软件的数量和功能得到提升。此时,PC缺乏家用、娱乐领域应用,而且价格昂贵,数千美元,折合人民币动辄数万元。
多媒体电脑时代
走过约10年的萌芽阶段,跨入90年代后,个人电脑市场迎来了高速成长期,越来越多的用户关注娱乐应用,家用、娱乐型电脑逐渐兴起。同期,全球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迅猛,计算机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技术障碍已层层突破,特别是1993年的Intel Pentium处理器、1995年的Pentium MMX,通过MMX(多媒体扩展指令集)大大提高个人电脑在多媒体、3D图形方面的应用能力。同期,电脑硬盘、内存容量增长迅速;高性能的独立显卡、声卡、音箱等多媒体设备普及,CD-ROM取代软盘成为信息介质,个人电脑硬件的功能增强,为多媒体发展奠定了基础。
Pentium MMX开始跨入多媒体时代(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