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 Pentium Ⅲ处理器(1999年)
1999年,英特尔公司发布新一代PentiumⅢ处理器,采用0.25微米工艺制造,一级缓存为32KB(16KB指令缓存加16KB数据缓存),二级缓存大小为512KB,以CPU核心速度的一半运行,新增加了能够增强音频、视频和3D图形效果的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数据流单指令多数据扩展)指令集,专门设计来改善3D图形表现、3D声效及语音识别。再加上Pentium III能兼容MMX指令、SSE指令以及同步浮点运算,为个人电脑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多媒体应用。
经典的Tualatin Celeron(2001年)
由于品牌电脑与diy兼容机之间差价巨大,到2000年、2001年前后,在硬件知识开始渐渐普及,导致diyer涌向电脑市场,组装电脑开始变得普及和流行,更多的家庭开始拥有个人电脑。
在2001年,经典图拉丁奔腾3、图拉丁赛扬3出现了,0.13微米工艺,集古老的P6架构优点于一身,具有全速二级缓存,具有高性能、低功耗、低发热量的优势,将P6微处理器架构的极致。由于价格低廉,而且超频性能优秀,整体表现甚至优于早期的奔腾4,为对抗AMD当时主流的Duron、 Athlon战功显赫,成为当年最热门的高性价比产品之一,和酷睿一样,图拉丁亦堪称最优秀的核心架构。
英特尔 Pentium 4处理器(2000年)
2000年初发布的Pentium 4系列处理器,支持“超线程”(Hyper-Threading,HT)技术,大大增强个人电脑在音频、视频和3D图形显示效果,而且个人电脑产品价格大幅跳水,促使多媒体时代进入了巅峰阶段。
其后,作为个人电脑的核心配置——中央处理器,AMD、英特尔两大芯片厂商开始针锋相对的竞争阵形,从1997~1999几年间,AMD推出了K6-2、Athlon处理器,以及2000年6月推出的Thunderbird(雷鸟)、Duron(毒龙)处理器,以及后期的Athlon FX、Athlon 64 X2新产品,令diyer记忆尤新。
早期AMD Athlon处理器、后期的Athlon 64 FX
硬件发展的同时,PC系统、软件也得到空前发展,由DOS命令行系统、简陋的WIN 3.X窗口界面系统,最后过渡到后期的win9x一统天下,微软带来更强大、更稳定、更实用的图形用户界面,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操作系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