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 TÛRANOR PlanetSolar 计划基本介绍
如上文所提到,PlanetSolar 计划的理念就是建造一艘能单靠太阳能游遍世界各地的船。整个计划之始可以追溯回 2004 年,当时来自瑞士的创办人 Immo Stroeher 跟他的朋友意识到他们不能继续破坏地球,所以希望为后代做一些事情,好让他们得以在地球上继续安居乐业;而且,海事和太阳能应用一直是他的兴趣,所以便萌生了建造这艘船的念头。后来他跟 Raphael Domjan 先生(即现在的船主)提到上述概念时,两人便一拍即合。而 PlanetSolar 的设计则是出自纽西兰设计师 Craig Loomes 的手笔,制造地点则是在德国;所以它的背景是非常国际化的!
在环游世界的路线中,目的地包括:美国迈阿密、墨西哥的坎昆、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巴拿马、澳大利亚的布里斯本及凯恩斯、菲律宾的马尼拉、香港、新加坡、孟买、阿布扎比和同为起点及最终站的摩纳哥。另外,这艘船在完成环游世界的创举后,并不会像其他「实验品」一样被放到博物馆去供人观赏;反而,它将会拥有「第二生命」- 用作商业用途,接载乘客往返各地。
另一方面,PlanetSolar 的船员在到访各地时不单会进行补给等指定动作,而且还会在当地不同的地点推广环保。就以香港为例,船员不单在停靠的海港城内设置「太阳能村」展示各种有关可再生能源的资料、为小孩子举办画画活动和向公众示范太阳能技术,而且还到了香港科技大学举行「可持续发展体验日」(没错,是整艘驶到科大的码头),实是非常有意义。
硬件
在计划之初,船舶模型在设计完成后便立即送到水池和风洞进行流体力学的测试;工程师也有透过计算机程序去模拟船舶在海上航行的效果。在最终的设计中,船的长度为 31 米、阔 15 米、高 6.1 米、重 95 吨、太阳能板总面积约为 536 平方米。不过要留意的是,在停泊状态下,部份太阳能板是会收回船身互相重迭;而在航行状态时,上层的板是可以向外伸展以吸收更多的阳光。在展开后,船的长度便会变成 35 米,阔度则变成 23 米;整个展开的过程都是通过人手去搅动滑轮上的绳索来进行,完全没有耗能的机器辅助喔。
另外,船上有两个 10 千瓦的电动引擎,平均能提供 26.8 匹马力。最高的航速约为每小时 8.5 海里(约每小时 16 公里);巡航的速度则为约每小时 5 海里(约每小时 9 公里)。其次,船上备有的 6 颗蓄电池在香港等阳光充沛的地方时只要约两天便可以充满,在满电的情况下可以提供足够航行约三天的能量,整个充电的过程都是全自动;而且太阳能板不仅在猛烈的阳光下才会为电池充电,只要有一丁点阳光,仍是会继续采集和转化能量的。
在中午时,电池充电的速度会比引擎的耗电速度快一倍以上,到入黑的时候一般都会仍然有约 45% 的电量,足以让引擎支撑到明早的日出时间;所以他们在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担心「入不敷支」的情况发生呢。不过上述当然只是理论而已,电池的续航力就如手机一样,还是要视乎实际的天气/使用状况而定。至于还有什么是让人惊喜的呢?就是引擎以外的器材耗能只占了整体的 1% 而已,例如计算机、测风计、GPS、仪表和灯泡(是省电灯泡吧?)等。
设计
毫无疑问,PlanetSolar 之所以采用双体船而非传统的单体船设计,是为了将水中和空气中的阻力减到最低,是航行效率最高的方案。如上文提到,船身的设计是经过多重的水池和风洞测试,确保每部分都符合「流体动力学」。据船长所说,引擎和螺旋桨的设计都使到航行的过程非常宁静,完全不会产生噪音。而且,它是以重量比较轻的复合物料制成,因此耗能会较低。
可能会有读者问:太阳能板要时常清洁的吗?船长告诉我们的答案是不用的。他说那些板就算在不清洗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着原有的能原转换效率;就算是清洗,也只是他们自发的,因为他们视这件为快乐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