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危机5,采用自带Benchmark测试
《生化危机》系列是家用游戏机上百万销量大作,现在最新作《生化危机5》已推出PC版,并支持DX10技术,使其画质再度提升。 我们采用游戏自带的Fixed Benchmark进行测试,将分辨率锁定在1920x1080 0AA,画面设置调为HIGH。
《生化危机5》测试成绩
测试小结:这次我们选取的游戏都是考验CPU性能的游戏,可以更好地反映各CPU的游戏性能差距。可以看到,FX-8150的多核设计并不能给他带来多少加分。像星际2这样的“双核”游戏,核心数量大于2时,成绩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即便是如生化危机5这样多核有优化的游戏,FX-8150的优势也不明显,不过只是我们降频后的测试。相信凭借FX-8150的新微架构、更高频率的优势,一定能发挥推土机更强的性能。
FX单核效能倒退
测试中我们统一将CPU频率设定为3.0GHz,其中单核心测试手动指定CPU 0,或者选择程序中的但核心选项,测试过程关闭CPU的Turbo Core、Turbo Boost和超线程技术。
因为有了之前对微架构差异的分析,所以结果并不出乎意料。推土机微架构下的单核性能不如上一代的K10微架构(Phenom II),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效能倒退。
模块化微架构是关键?
Bulldozer(推土机)微架构
Bulldozer(推土机)微架构虽然是八核设计,但无论是从测试结果还是其微架构设计图上看,笔者都更倾向于这是一颗“四核”CPU。AMD在“推土机”上把两个核心及相关单元封装成一个模块,这种类设计的好处是,减少冗余电路,堆砌CPU核心更容易。所以难怪有位自称是AMD前工程师的国外网友透露,是因为推土机采用了Bulldozer采用了工具自动设计,没有人工修正,浪费了晶体管、效能也差。
K10和推土机微架构比较(单个核心)
造成单核性能下降的关键就在于这种设计的“精简”。推土机架构中的两个核心共用一个浮点运算单元,FX-8150则由四模块组成八核心,浮点单元实际上就只有四个,以往CPU是每个核心一个浮点单元的。另外,每个核心的ALU(Arithmetic Logical Unit,算数逻辑单元)和AGU(Address Generation Units,地址生成单元)单元相比Phenom II缩减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推土机微架构的一大革新就是模块化设计,因此整数运算单元虽然有八个,但浮点计算单元却只有四个。L2、L3缓存增大,其余部分没有大的变化。而按照推土机官方的说法,在浮点计算性能足够的情况下,增加的一个整数运算单元能有效提升处理器的整体运算能力,但这种模块化设计的性能发挥需要相应的优化(操作系统、软件、游戏引擎等),因此在现有优化不足的情况下,单核性能较K10架构更弱自然不也就不足为奇了。
总结:优化!说来说去其实都是优化的问题。推土机是AMD近十年来,继承K8以后,对处理器架构的最大革新,无论从概念还是开发潜力上都有很大的价值。但由于目前的操作系统、软件程序、游戏等还无法提供相应的优化改进,使得目前FX系列的性能表现差强人意。加之受传统观念中核心越多性能越强的概念影响,推土机这种模块化核心的概念就难以得到正确的认识。AMD要做的不仅仅是推出一款CPU那么简单,改善模块化设计带来的线程利用问题,对软件、游戏的厂商的公关工作,媒体宣传都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