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登革热但为什麽手歌脚有几颗皮下出血点,很小颗,红色的有些会有血。登革热有没有潜伏期啊!!!
登革热(断骨热或Dandy热)
一种突然发病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其特征为头痛,发热,全身乏力,严重的关节和肌肉痛,淋巴结肿大和皮疹,皮疹多在无热期后的第2次体温升高时出现.热带和亚热带均流行登革热;自1969年来,包括波多黎哥和美国维尔京群岛(VirginIslands)在内的加勒比地区出现过暴发流行.也有过从塔希提岛(Tahiti)归来的游客中出现这种病例.病原体为一种黄病毒,有4种血清型,通过伊蚊叮咬而传播.登革出血热主要见于登革热流行地区(主要是东南亚,中国和古巴)10岁以下的儿童.它的特征为:急性发病后伴随数天的腹部疼痛,出血表现和循环衰竭.也称为菲律宾,泰国或东南亚出血热,又叫登革休克综合征.
登革热潜伏期3~15天(通常为5~8天),突然发病后会伴有寒战或畏寒,头痛,眼睛转动时有眶后疼痛,腰背痛和严重的乏力.在起初发病的数小时内,腿和关节出现严重的疼痛.体温可迅速高达40℃,伴有相对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球结膜和睑结膜充血,常出现短暂的充血和淡红色斑疹(特别是面部).脾软而轻度肿大.颈部,肱骨内上髁及腹股沟淋巴结常肿大.
发热和登革热的其他症状可持续48~96小时,继而很快退热并大汗淋漓.随后是无热期,患者有恢复健康的感觉,时间大约持续24小时.接着体温再次迅速升高,往往比第一次低,产生"马鞍状"热型.有的病例不出现第二次发热.同时出现特征性的斑丘疹,除面部外一般从四肢分布到全身;或在躯体或四肢呈斑块状分布.手掌及足底呈鲜红色并有水肿.发热,皮疹,头痛及其他部位的疼痛,称为"登革三联征".典型的登革热不会引起死亡.恢复时间需数周,并伴有全身乏力.一次发病产生的免疫力长达1年或更长.对于不典型和轻型登革热病例,通常不出现淋巴结肿大,不足72小时症状即可缓解.
登革出血热,起病也较急,有发热和头痛.但是它不发生严重的肌肉痛,淋巴节肿大和皮疹,儿童有呼吸道和胃肠道症状.咽炎,咳嗽,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及腹部疼痛的症状也可见.发病后2~6天可发生休克(登革热休克综合征),并突然出现虚脱或衰竭,四肢湿冷(躯干常温热),脉搏弱而无力,口唇发绀.有出血倾向,注射部位常有紫癜,瘀点或瘀斑;有时表现为呕血,黑粪或鼻衄;偶尔出现蛛网膜下出血.肝肿大较常见,其他尚有支气管肺炎或同时伴两侧胸腔积液.可伴有心肌炎.登革出血热的病死率6%~30%;大多发生于1岁以下的婴儿.
登革热病例中,发热第2天出现白细胞减少;第4或第5天,白细胞记数降至2000~4000/μl,粒性白细胞只占20%~40%.可出现中等量的蛋白尿及少量管型.登革热可与科罗拉多蜱媒热,斑疹伤寒,黄热病或其他出血热相混淆.可用双份血清作血凝抑制实验及补体结合实验进行血清学诊断,但与其他黄热病病毒有交叉反应.
登革出血热中,发生休克时可有血浓缩(血细胞比容>50%);1/3的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减少(<100000/μl),止血带试验阳性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为本病的特点,是凝血异常的标志.可有微量的蛋白尿.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可中度升高.血清学试验常显示对黄病毒有高效价的补体抗体,提示存在第2次免疫反应.
作为一个医学急症,WHO制定的登革出血热的诊断标准是:急性高热持续2~7天;出血表现,至少包括止血带试验阳性和下述任何一种症状:瘀点,紫癜,瘀斑,齿龈出血,呕血或黑粪;肝肿大;血小板减少(≤100000/μl);或血浓缩(血细胞比容增至≥20%).登革热休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脉快而弱,脉压小[<2.67kPa(≤20mmHg)]或低血压伴皮肤湿冷,躁动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