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过敏的预防和治疗
花粉过敏可以引起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诊或是过敏性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应积极做好预防和治疗。
一、花粉过敏的预防:
1、避免接触过敏原:
1)花粉是难以避免的变应原,最好在发病季节居于室内,关闭门窗以减少室外致敏花粉的进入。
2)尽可能不到野外去,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外出郊游时最好戴上帽子、口罩和穿长袖的衣物,尽量避免与花粉直接接触,并注意带上脱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息斯敏等,若遇皮肤发痒、全身发热、咳嗽、气急时,应迅速离开此地,或口服苯海拉明、息斯敏或扑尔敏预防过敏发作。
2、药物预防:
1)色甘酸钠:这是肥大细胞膜的稳定剂,可有效地预防花粉过敏发作。通常在好发季节前2~3周开始用药。粉剂每个胶囊20毫克,每次20毫克,每日吸入4次;混悬型气雾剂有每掀3.5毫克和5毫克两种,常用剂量是每次4~6揿,每日4次。
2)曲尼斯特:是一种口服的肥大细胞膜保护剂,每次1克,每日3次,通常在发病季节前2~3周开始服用。
3)酮替芬:常用口服量是1毫克,每日2次,应在发病季节前2~3周开始服用。
二、花粉过敏的治疗:
1、脱敏治疗:
这是花粉过敏性疾病的最常采用的方法,也称免疫疗法。
治疗原理是经过敏原检查,将患者敏感的花粉提取液,从少到多逐渐增加剂量注入患者体内(皮下注射),使患者体内产生免疫学变化,有利于提高患者对该花粉的免疫力。
一般在花粉季节来到的前3个月开始治疗,每周2次注射逐次递增浓度的花粉浸液,在3个月达到最大耐受量,到花粉季节来临时,由于病人已接受了为期3个月的脱敏治疗,体内已产生了足够的IgG封闭抗体,从而可以发挥良好的防治作用,然后每周进行1~2次维持注射,在发病季节的最后一个月可停止治疗。
2、抗炎剂治疗:
应在花粉季节到来之前应用抗炎剂,如局部外用皮质激素艾洛松软膏等,表现为鼻过敏症状者应用鼻用激素或色甘酸钠,伴哮喘者可经口吸入激素或色甘酸钠等防治。
3、对症治疗:
1)口服抗组胺药以减轻鼻症状:可选择无瞌睡的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开瑞坦);2)用减充血剂(即血管收缩剂)改善鼻塞症状;
3)哮喘发作时可经口吸入止喘药如β2激动剂喘乐宁、喘康速、沙丁胺醇和可必酮(β2激动剂)等。
4、增强机体免疫治疗:
1)气管炎菌苗——从0.1ml开始,,皮下注射,1次/周,每周增加0.1~0.2ml, 直至1ml为维持量,15~20次为一疗程。
或用核酪注射液,2~4ml,肌肉注射,2次/周。
2)康体多:针剂,20~30支+5%葡萄糖250ml 静滴,7天1疗程;或肌肉注射:每日1—2次,每次1—2支。
花粉过敏者应减少户外活动,出门最好戴上专用口罩
春季出游要避开树木和杂草茂盛处,带好抗过敏药物
家居环境要减少致敏原,可加装空气过滤机
由于花粉症每年都会定时发作且较难彻底根治,如何防止过敏首发和复发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这也是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副教授王良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怀疑自己得了花粉症或者有花粉过敏史的人,首先应该减少户外活动,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特别要尽量避免接触能引起过敏的花粉;如果已经引发了过敏,一定要检查是哪一种花粉过敏,然后对症治疗。
王良录表示,时下春暖花开,尽管春光无限,还是建议花粉症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尽量少去树木繁茂的公园、郊外。引起春季花粉症的花粉主要是树木花粉,具体树种因地而异,在北京主要是柏、白腊、法国梧桐、臭椿、松、杨、柳、榆等树的花粉容易引起过敏。加之春天气温高、空气干燥、风速大,花粉的扩散量就大,有花粉过敏的朋友在风天或天气晴好的日子就要减少外出,如出游要避开树木和杂草茂盛的景点。有花粉过敏史的老人在外出旅游时,更加要特别注意回避或者带好抗过敏药物,也可事先口服抗过敏药物。其次,在家居环境中,对花粉过敏者有条件的可在家里加装空气过滤机。
专家还特别提醒,有哮喘病或易过敏的人,这个季节出门时最好戴上专门的防花粉口罩。这种专用口罩非常细密,可以预防花粉症和流感,或者戴上全封闭的风镜。在外若遇鼻痒、咳嗽、气急时,应迅速离开;如症状较轻,可自行口服息斯敏或扑尔敏。一旦出现哮喘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不要随便使用激素类软膏,否则会引起慢性皮肤炎症。
作为花粉症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专家,王良录表示,“我看到花粉症患者被误认为感冒、鼻炎而遗漏的情况较多,有的病人甚至发展为严重的哮喘后才就医,心里很着急。我盼望医患双方能增强花粉过敏的治病防病意识,愿望之一是患者多了解相关的预防、治疗常识,医疗机构帮助花粉过敏症患者开展自我保护。愿望之二是现在设立变态反应科门诊的医院屈指可数,希望这种情况能有所改观,与花粉症密切相关的耳鼻喉科、眼科、呼吸科等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能增加变态反应的疾病意识和治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