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UML建模的几点个人体会

王朝other·作者佚名  2006-01-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用例模型的组织:用例图和用例是两回事。用例图是描述用例和actor关系的图,用例之间的关系可通过不同的包组织来体现的(这些包可以较多赋予功能含义),而用例间的使用、扩展等关系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过多关注。

2.用例实现和用例:用例实现和用例是多对一的关系,即一个用例可以有多个用例实现。我认为,用例实现的具体方式取决于系统的架构,所以一般在选择了某种系统架构时,一个用例就只需要一个用例实现了。

3.顺序图和对象获取的关系:通常这被描述为鸡和蛋的关系,但我认为对象的获取是可以区分的,一部分对象(在中称为关键抽象)可以直接获得,一部分需要在顺序图的描述中获得或修正。这个过程需要一些反复,但基本上还是顺序图--对象的关系

4.顺序图在很大程度上是分析设计的中间手段,是动态建模的重要部分,而目的则是为了获得静态模型(主要是类及其属性、方法及类间的关系,类的组织由系统架构决定)。在最理想的情况下,顺序图的分析足够详尽清晰时,获得的类及其属性、方法及类间的关系是非常确定的,由此得到的代码结构也是非常高质量的,在编码过程中就只需要针对每个具体的类进行方法实现即可。

5.迭代与人员分工:对于迭代的工作方式除了迭代的阶段和工作内容的划分外,应该把人员分工考虑进去,这意味着很多工作是可以并行开展的。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迭代是个顺序的过程,而且会认为开发时间无法保证足够的迭代,很可能就是因为想当然地从一个人的角度来对待迭代的全部工作内容,这样所有的工作自然只能一步步来做了,但这应该不是对迭代的正确认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