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和通心粉-饮食文化

王朝美食·作者佚名  2006-07-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面条起源于中国,汉代以前就已出现“汤饼”。“汤饼”实际是一种“片儿汤”,制作时一手托面团,一手往汤锅里撕片。

到北魏时(公元486—534年),汤饼不再用手托,而是用案板、杖、刀等工具,将面团擀薄后再切成细条,这就是最早的面条。

到唐代(公元618—907年),人们又把切好的面条挂起来晾干,便于保存和随时食用。于是最早的挂面便诞生了。唐代时,中国和日本的往来很频繁,面条和挂面的制作技术很快就传入了日本。

欧洲最早的面条类食品传说是由旅行家马可·波罗于1295年由中国带回意大利的。但此种说法似乎并不可靠。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面条是在富裕的意大利人家当厨师的亚洲奴隶传入欧洲的。

通心粉是欧洲人所喜爱的与面条类似的面食品,它在西文和俄文中都发音为“马卡罗尼”。

通心粉源于意大利。传说在18世纪,那不勒斯城附近的一家经营面条和面片的店主叫马卡·罗尼。一天,罗尼的小女儿在玩耍时把面片卷成空心条并晾于衣绳上。罗尼将空心面条煮熟后拌以番茄酱,结果大受顾客欢迎。此后,罗尼兴建了世界上第一家通心粉加工厂,并以自己的名字为通心粉命名。于是这种“马卡罗尼”面食便渐渐传到了欧洲和世界许多地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