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在一起吃饭。还有小孩
您好,如果都已经产生了抗体,是可以正常生活的,除非患者的乙肝病毒不是平常的那种,而是变种的话(这情况可能性相当小,通常是携带者被恶意治疗,乱用药物引起的),那我们的疫苗和抗体都不能抵御。如果患者的是普通乙肝病毒,大可以放心。
但还要注意看看您的抗体滴度是多少,如果小于10MIU/ML,抗体滴度不高,则请再注射多一针乙肝疫苗,且和大三阳(如果为肝炎患者的,HBV-DNA是阳性者)的还是先避免密切接触,待抗体高度高于10MIU/ML则安全些;
大三阳病毒量和传染性是否高,主要看HBV-DNA,如果高于10的3次方,则具有一定传染性,病毒复制活跃,如果并肝功能异常,是需要治疗的,所以患有大三阳的还请尽早治疗。
刚看了补充,您亲戚10的7次方,属于病毒复制强、高传染性的,你和孩子都有抗体,一般情况仅仅是在一起吃饭是没多大问题(就怕有伤口啥的,比如口破了、溃疡等,乙肝一般是密切接触或血液传播等才会有传染),但是如果你俩抗体滴度低于10个国际单位,还是有低传染的危险,尤其孩子,所以建议还是去查查滴度,低于10国际单位再打多一针加强针,另患者也请尽快治疗降低病毒量和传染性。
一般产生抗体,抗体滴度高于10MIU/ML的,可维持3-5年,但由于要与乙肝患者一起生活居住,尤其是孩子抵抗力一般都比较低,所以定期的检查是必要的,一般半年至一年要检查一次两对半,一旦发现抗体消失,则赶紧注射乙肝疫苗,防止被传染,当然患者的积极治疗也是很重要的。
对于乙肝患者,在生活上注重心态的调养,即体育休闲疗法,心理康复疗法等,保持良好的心态,自我调整好生活规律,饮食上,可以多食用菌类食品,如木耳,香菇,蘑菇等,提高免疫力,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各种维生素的含量; 尽量不食用油炸,腌制,油腻太大,辛辣带有刺激性的食品,以清淡食品为宜,最好不饮酒,不吸烟,不熬夜,减少肝脏负担。
以上供您参考,希望能帮到您,祝新年快乐,幸福安康!
风险是永远都有的!但是只不过可以避免些!!
不然为什么还区分乙肝病毒呢?
乙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传染性,所以你看谁生下来不接种呢?
不重视的话人们不会把它定为第一疫苗了!
怎么会没有风险呢?传染病的三个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群体。三者缺一不可,你现在有大三阳的传染源了,在一起吃饭生活的传播途径,还有抵抗力弱的孩子(就是易感群体,其实所有人都是易感的,因为每个人的抵抗力有强弱,病毒的感染力也有强弱,谁也说不清到底谁强谁弱)。这样就已经很有风险了。
其实你应该有别的方法可以解决,食宿分开就行了,谁都可以理解的吧,分餐具、分用具(清洗用具和床上用具),定期给消毒,就可以将传染风险降低接近零了。
当然疫苗是要定期按时接种的哦。
乙肝疫苗:针到之处为何无抗体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好措施,接种成功的标志是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转为阳性。可是,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疫苗按规定时间接种了3次,但几个月后复查乙肝病毒五项指标(俗称两对半),疫苗效果如同泥牛入海无影无踪——乙肝表面抗体始终不产生。为此,有不少人感到疑惑和恐惧——不打疫苗不行,打了疫苗又没反应。生活中乙肝病毒无处不在,少了“防弹衣”,面对乙肝病毒的“枪林弹雨”不就要坐以待毙了吗?
注射疫苗后不产生抗体的原因比较复杂,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检测方法不精确
实际已产生抗体,但因检测方法不精确而致结果阴性。这时应当用最灵敏的方法,如酶联免疫法或放射免疫法来重新检测。因为有的地方检测方法不先进或不灵敏而得出假阴性结果。
◆免疫反应太弱
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太弱,只产生微量的抗体,以至用先进的检测方法仍未能发现表面抗体的踪迹。这时可加大乙肝疫苗的剂量(每次10微克),每月注射1次,共3次。同时,注射乙肝疫苗合用其他免疫刺激药物,如猪苓多糖、卡介苗等,被认为可以提高免疫效果。
◆已发生隐匿性感染
如按规定时间接种后仍不产生表面抗体,则可应用PCR(体外核酸扩增技术)方法检测被接种者血清中的乙肝病毒核酸(HBV—DNA)。因为,有少数病人实际上已感染了乙肝病毒,但其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产量很少,用现有的检测方法查不出来,或者乙肝病毒已经发生变异,与普通试剂不发生反应,另外还可能有其他原因。这些病人虽然已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不产生免疫反应而机体呈免疫耐受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再注射乙肝疫苗,也不会产生表面抗体。或可检测其他肝病毒标志物,如核心抗体(抗HBc)、e抗体、e抗原等是否为阳性。如果为阳性则说明感染了病毒,在这种情况下,再注射乙肝疫苗也可能不会产生抗—HBs。
有乙肝家族史或经常和乙肝患者接触的人,应特别注意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乙肝家庭成员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极高,有一些成员感染乙肝病毒后,至现出隐匿状态。乙肝患者所生的子女,在出生后一定要及时注射乙肝疫苗,这样可以阻断大部分乙肝病毒的传播。但是,即便是及时注射乙肝疫苗,仍会有极少数新生儿免疫接种失败,这可能与母体孕期宫内感染乙肝病毒和遗传因素有关。对此家长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要乱用药;定期复查,注意肝功能变化至关重要。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缺陷者
有类似情况的人不易产生抗体,如晚期肾病、器官移植后、艾滋病感染者等。
乙肝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变异后的病毒,其生物特性有了新的变化,可使乙肝疫苗无法发挥作用。
另外,一些乙肝病毒感染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亚型有所不同。亚型种类有多种,乙肝疫苗是针对主要的病毒亚型而设,所以难免有顾及不到的亚型,如果是较为罕见的病毒亚型,乙肝疫苗也不会有保护作用。
总之,注射乙肝疫苗仍不产生抗体者,可以加一个疗程;如果还不产生抗体,应注意排除是否为隐匿性或低水平乙肝病毒感染者,以及是否存在乙肝病毒变异情况。以上的复查工作须在水平较高的正规医院进行。
乙肝病毒是通过性接触,血液途径,以及母婴垂直传播。
消化道不传播乙肝病毒,你和小孩都有乙肝抗体,受传染的机会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