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女士常常会仔细研究饮食中的肥肉瘦肉的搭配,购物时会仔细阅读食品标签上有关营养成份的内容。但在白天或夜晚的某一时刻,她们进入一种恍惚状态,开始漠然大吃。清醒之后,却不记得自己到底吃了些什么,也不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
心不在焉的贪吃不是个小问题。这种不经大脑的大吃大嚼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突然降临,防不胜防。
何谓任何时间?
当你无聊时,有压力时,潦倒时,疲倦时,烦躁时;当你喝酒时,工作超时,走进餐馆,访亲探友时;当你看电视时,看电影时,打电话时,攻击随时都会来临;而最容易受到攻击的时间是在下午3:00以前。
何谓任何地点?
人们到处都可以找到熟食店,自动售货机,自助餐厅和卖食物小摊等供应食品的地方。人类有多种激素信号会对饥饿作出反映,但却很少有这样的信号对过饱作出反应。
发生饮食健忘症的危险地区
办公室:办公室是产生压力和令人心烦意乱的场所,这里绝对是个危险地带。占据人们注意力的日常工作的各种任务,如打电话,用电脑等,都会使节食者放弃节食的约束,只要让他们面对有诱惑力的食物,他们就会开始咀嚼。不仅如此,在完成有精神压力的工作时,所摄入的脂肪需要更长的时间去代谢。所以,难怪同事放在办公桌上的饼干会使你目光炯炯,馋涎欲滴了。
第 页
餐馆:食欲抑制解除的颠峰时刻发生在餐馆。琳琅满目的餐桌,健康与不健康的烹饪气息,冷盘车来回穿梭叫人眼晕,这种诱惑谁人能敌!但请一定记住,无论你受过何种教育,无论你是否抽烟喝酒,研究结果已经表明,经常光顾餐馆的人一定导致体重增加。还请你记住:各种风味不同的菜肴同时上桌,与同样的饭菜一道一道分别地上桌,前者会使你进食量多出44%。所以在这一点上,西餐的上菜程序更为科学。
改变从现在开始
锻炼身体
如果身体锻炼有助于控制贪吃,那就去锻炼身体。方法很简单,外出走一圈就可以抵制诱惑。 锻炼可以转移人的视线,走路时很难不断联想到食物。不过走路应该就是走路,别在快餐店前停步。
打破恶性循环
有些人早晨吃得很少,中午凑合吃,晚上开始大吃,如此引起早上没有胃口,不吃早餐,午餐少吃,晚餐开戒,形成恶性循环。
调整要从打破此循环开始,早餐应该摄入一天所需1/3的热量,每个人大约日需热量为400-600卡路里(1卡=4.185焦耳)。当然改变习惯并不容易,不过如果她能坚持调整3个星期,那她早起一定会变得有胃口,而起夜进食的习惯就会改变。
第 页
不要追求完美
不去饭馆,上班时不吃零食,坚持锻炼身体,早餐尽善尽美,所有一切都做到了,可偶尔还是会遭遇贪食健忘症。为什么会这样?关键的问题是,我们不要去追求完美,没有人可以做到完美。一个人能在80%的时间里得到控制,就已经太伟大了。
制定自己喜欢的计划
制定一个计划,其中一项安排一周只用一次饭后甜点。节食者对这一美好日子来临的企盼,可以阻止你在其它时间去寻找追求零食。这样的计划不是既容易记忆,也便于执行呢?
眼不见,嘴不烦
记得电视剧《欲望城市》中的女主角把厨房清洗剂扔进废物桶里,她是在防止自己把扔进去的东西再拣出来吃。可想而知,斩草不能不除根。即使是那些坚持将瘦身进行到底的人,有时也难免将贪婪的手伸向那些已被抛弃的食物。前辣妹成员Geri Halliwell 承认,她就曾经偷偷地从垃圾里寻找丢弃的食物。在国外有一位女士接受采访时说,为防止诱惑,每当要把一大袋薯片丢弃时,总要先把袋子里灌满水。还有人在允许自己吃一片薯片之后,要把整袋薯片压碎丢进马桶。
有病?不,还不是病态。
当你真正感到无助时,就应该授权自己有意识地消灭那些诱惑的食品。还有没有其它的选择呢?不管有没有其他选择,总不应该坐在那里往嘴里塞东西。毁掉食物会使你感觉不好,但如果吃掉它则会使你感觉更糟。所以,首要的问题是,不要让零食出现!万一出现就彻底摧毁它们。
第 页
注意:提高警惕!
餐馆服务员就是咸盐推销员
餐馆服务员的职责就是让你觉得口渴,不停地往你的杯里倒酒。你根本没有办法去控制自己应该吃多少。别见了小吃就嚼个不停,告诉服务员把那些吃的放得远远的。
轻微的社交焦虑也会引起过渡饮食
有人一走进Party就会神经紧张,会马上走到食品桌旁,因为吃东西会使他们觉得有事可做,觉得这是与其他人接近的一种方法,话题也可以围着食物展开进行。不过,这也意味着他们要先尝那些食物,那种光开胃品就有20余种的大餐桌!不妨在参加Party前喝一杯酸奶,或者吃一小块三明治,这样在Party中就不会感到饥饿。更好的方法是,把盘子里装满水果,走到哪里都是这一盘。
酒店房间小酒吧的诱惑
一袋袋坚果小吃,一瓶瓶美酒饮料,很难有旅游客人抵挡得住冰箱里的诱惑。据统计约有26%的客人会打开这个潘多拉冰盒子。如果你也难以抵挡,那就锁上它,把钥匙交给前台,再出去买些水果和矿泉水享用。
酒精会使你放松戒备
酒醉使自我意识沉睡,使原始冲动苏醒。原始冲动永远是贪婪的。让原始冲动回到原本属于的下意识中去。每喝一杯葡萄酒,随后补喝一杯水。
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