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鲜技术的重要环节预冷分析(二)
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几个关键因素
要研究保鲜技术,就必须要了解保鲜的环境。也就是说,要弄清楚导致果蔬采后出现腐烂、变质、黄化、萎蔫的因素。通过控制这些因素变化,来达到保鲜的效果。
那么都有哪些物质因素会影响果蔬的保鲜环境呢?
研究表明,果蔬品质降低的主要原因受六种植物激素的影响,其产生顺序为:
1) 蛋氨酸(诱导物质)
2) 乙烯(老化催熟)
3) 氧化乙烯(代谢物质)
4) 乙醛(老化发酵)
5) 醋酸乙基(产生香气)
乙醇(发酵腐败)
我们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步介绍:
呼吸
果蔬采收后,光合作用基本停止,呼吸作用就成为采后生命活动的主导过程,它与采后的各种生理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控制果蔬采后的呼吸作用,可以起到控制果蔬品质变化、生理失调、贮藏寿命、微生物侵染、商品化处理、货架期的效果。
果蔬产品分属于植物的各种器官,和一般植物一样,不同种类和品种果蔬的呼吸代谢水平不同,这是各种果蔬在外界环境条件长期影响下形成的一种遗传特性。即使是同一品种,因采收时的生理年龄和生育状况不同,呼吸水平也有很大差异,通常是生长旺盛、幼嫩器官的呼吸水平较之生长缓慢、衰老器官的高。
就水果而言,仁果类、柑橘类、葡萄类的呼吸水平较低,核果类中等,浆果类的呼吸水平最高;夏季成熟的果实比秋冬季成熟的呼吸水平高;热带和亚热带生长的果实较温带和寒带生长的果实呼吸水平高。同一类不同品种的果实,生长发育期长的品种较之生长发育期短的呼吸水平低。
在各类蔬菜中,通常是叶菜类(散叶型)的呼吸水平最强,果菜类和花菜类次之,根茎类蔬菜的呼吸水平最低。
呼吸跃变和呼吸高峰
研究人员发现,有的果蔬在采摘后会出现采摘时呼吸量很小,到一定时期后迅速增大,达到一个高峰后,呼吸又呈现下降趋势的现象。我们将这种呼吸动态趋势命名为呼吸跃变。
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将跃变视为果蔬生命的临界期,表示果蔬从开始成熟向完熟过渡,此期即果蔬的成熟阶段,果蔬的颜色、风味、质地、气味等指标均逐渐向优良方向发展,至呼吸高峰时达到最佳食用状态。呼吸高峰后,果蔬的品质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变劣,直至失去食用价值。所以,呼吸高峰被视为果蔬成熟与衰老的分界线,跃变后期不仅品质变劣,而且果蔬的抗性下降,易被病菌侵染而发生腐烂病害。
跃变型果蔬和非跃变型果蔬
区分果蔬的跃变特性,有利于针对不同特性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以达到延缓跃变高峰出现,减缓果蔬衰老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根据跃变期的出现,判断果蔬的新鲜度。
跃变型果蔬采后有明显的后熟变化,在后熟过程中,其品质不断提高。非跃变型果蔬采后也发生颜色、风味、质地、气味等质量变化,但这些变化较之跃变型果蔬来的缓慢,故不表现出明显的后熟变化。
乙烯
乙烯是果蔬在成熟后释放出来的一种气体,对果蔬具有催熟的作用。乙烯是诱发果蔬成熟的一种最重要的内源植物激素,它对果蔬的成熟和呼吸都有刺激作用。 0.1微克/克的内源乙烯被视为许多果蔬成熟的临界浓度,或称为生理阈(yu)值。研究控制果蔬的乙烯释放,可以达到抑制果蔬完熟和衰老的目的。
乙烯是一种挥发性气体,产生后即从果蔬组织中释放出来,在贮运环境中随着空气流动,对果蔬的成熟衰老产生促进作用。在果蔬贮运中应特别注意。
温度
温度是影响果蔬呼吸作用的首要环境因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温度对呼吸的影响是通过影响酶类的活性实现的。对大多数种类的果蔬来说,00C左右的温度能使它们的呼吸作用进行得很慢,所以这一温度水平被视为许多种起源于温带果蔬的贮运适温,一般把组织的冰点视作它们贮运的低温限度。但是,00C甚至较高的温度对于香蕉、柑桔、菠萝、荔枝、石榴、番茄、黄瓜等起源于热带或亚热带果蔬的影响则不同,不但不能抑制这些果蔬的呼吸代谢,反而刺激呼吸水平上升,出现反常呼吸现象。
温度对呼吸作用的最适点为25-350C。在此温度范围内,果蔬的呼吸代谢最旺盛。当温度高于350C时,高温使酶蛋白变性,致使呼吸酶的活性被抑制甚至遭到破坏。因此,果蔬的呼吸强度表现出初期的增高,随后伴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一般认为35-450C是温度对呼吸作用的最高点,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对果蔬的生理干扰与破坏就越大。由此可见,最适点和最高点温度对于果蔬贮运都是不利的,而应该尽可能采用最低点温度条件,达到抑制呼吸代谢,降低呼吸消耗,延缓成熟衰老的目的。
湿度
与温度相比,湿度对果蔬呼吸的影响显得较为次要。但是,湿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是肯定的。一般认为,果蔬采后轻度干燥比在湿润条件下有利于降低呼吸强度,这种呼吸水平下降在贮运温度较高时表现得更明显。可是,对于大多数种类的果蔬而言,环境湿度偏低,造成果蔬过多失水甚至萎蔫,从而降低商品质量,缩短贮藏期,对贮藏不利。因此,高湿度是大多数种类果蔬贮藏保鲜的必要条件。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