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自主品牌”—— 一个不能不说的话题 经过多年连续快速的发展,中国汽车业已经进入战略转型期,“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则成为其中一个不能不说的话题。中国汽车业未来的发展道路到底该是怎样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到底该怎么做?也许谁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有数年时间,业界曾把奇瑞、吉利和长城汽车等小规模汽车制造商视为中国汽车业自主力量崛起的象征。的确,经过几年的发展,自主品牌轿车的数量持续增长,2005年我国的自主品牌总量达到85万台,比1997年的15万台增加了5.6倍,年均递增23%。我们欣喜地看到,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企业已经挤进中国十大集团增幅的前五名。但是,放在中国市场总量年均递增25.3%这个大背景下看,2005年自主品牌的市场分额相对于1997年其实是下降的,2006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日韩系车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6.6%,这清晰的表明过去几年在中国市场真正崛起的明星是日韩品牌,而大多中国自主品牌却仍在低端市场惨烈的拼杀中。
在中国,如果一定要说有自主品牌企业能够一开始就从中高级轿车入手的话,大概也只有历史较长的一汽和上汽两家了。虽然有媒体曾经尖锐地指出一汽正面临着艰难的“后合资时代”,却不可否认“红旗”是中国自主品牌中的一面旗帜。
那么,作为国内最大的乘用车企业,拥有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两大王牌合资企业的上汽集团,在中国汽车业出现新拐点这个关键时刻,其自主品牌发展战略的横空出世自然备受关注。上汽通过合资合作,积累了成熟的技术、市场和客户服务经验,在乘用车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一直高居榜首,同时也因为在“自主品牌”方面缺少大动作而备受指责。对此,上汽选择了沉默。日前,上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汽车”)核心领导团队在上海的首次亮相,在业界及新闻界掀起一阵不小风波。继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之后,上汽汽车成为上汽集团旗下的第三家整车制造企业,至此,上汽的“三驾马车”态势正式形成。就上汽而言,这是对以往尖刻批评的最好回击。
事实上,国内乘用车市场的“老大”地位一直都没能满足这个放眼国际市场的汽车企业。“自主品牌首先应该是国际品牌,必须以国际眼光整合国际资源自主发展,并最终走向国际。”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股份”)总裁陈虹一语道出上汽发展自主品牌的出发点。
在自主品牌道路上,企业发展方式可以有很多种,经过20多年的合资合作,上汽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的道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资源,跨越自主发展简单模仿的初级阶段,直接进入二次创新和集成创新。除了汽车行业,对于其他行业也一样,不同的发展方式并不存在绝对的正确与错误,关键是否结合了企业自身的资源和环境,找到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民族的”与“世界的”已经不可能截然分开。首先立足于国内市场,稳坐国内乘用车市场第一把交椅后,上汽开始积极寻求其海外合作发展道路。2004年12月,上汽获得罗孚全部知识产权,涉及罗孚25、75和全系列发动机的所有专利,及相关图纸、数据,这次并购被业界称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熟化的开始”,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公司首席咨询师贾新光则评价上汽选择了一条“聪明的道路”;此外,上汽还选择英国老牌汽车设计公司——英国里卡多咨询公司(Ricardo),为其最具技术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从而帮助提升汽车研发力量。上汽这种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寻求国际化资源的全新发展模式,的确值得那些立志于做自主品牌的企业借鉴。
在上汽看来,自主品牌的发展需要很多力量的支持,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包括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作为上汽的两家合作伙伴,也是国际汽车市场最举足轻重的两大巨头——德国大众和美国通用,对于上汽差异化的发展自主品牌道路,不但表示理解,还发出将来参与其中的暗示信号。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全新的战略性转型期,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以及上汽汽车这三驾马车,将成为上汽集团结合自身资源优势,走出差异化发展道路的最佳模式。
在备受指责的时候,上汽并没有迫于外力而匆匆上马自主品牌项目;在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持续徘徊在低端市场,对于是否真的需要发展自主品牌开始质疑的时候,上汽也没有因此而退缩。上汽集团以及其精心打造,低调准备的第三驾马车——上汽汽车,正用其实际行动表明:上汽人一直都在走着一条最适合上汽的发展道路。
信息来源:搜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