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慧聪网汽车行业频道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正在召开,来自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阶层的代表齐聚北京商讨国家大事。站在汽车业的角度,我们可以从中嗅出这样一些味道:
一、政府鼓励发展节能性汽车
在3月5日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只有一次明确提到了汽车两个字,那就是“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实际上我国汽车界一直没有停止节能环保汽车方面的探索,早在去年2月,我国已经在海南举办了首届国际环保汽车科技博览会,与会的各大汽车厂家纷纷展示自己的环保汽车以吸引眼球;十月,上海又借全球最大规模的环保清洁汽车盛会--第六届米其林必比登挑战赛和国际环保汽车展的良机,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加强节能环保汽车的研发和应用”的旋风。各大汽车厂商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都在大力发展汽车环保节能技术,比如一汽丰田的混合动力技术,上海通用的氢动力技术,此外大众、戴姆勒.克莱斯勒、标致等汽车巨头都开始在中国推行环保汽车的计划。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明确提出,必将导致今年我国节能环保汽车的一场“大战”。
二、与会汽车界代表强烈呼吁自主研发
3月4日抵京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尹家绪发出强烈呼吁,希望国家全力支持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开发,尽快形成中国汽车工业核心竞争能力。他的这一呼吁立刻得到很多代表的强烈支持。其实这已经是尹家绪先生连续第二次提出相关提案,去年他就提出“关于重视和加强自主开发,培育自主品牌,防止汽车产业空心化的建议”的提案。由于汽车产业具备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集各种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特点,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超过了电子、通信业,跃升到第一位,成为国民经济一大支柱。
然而我国国产汽车业情况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尹先生的提议中特别值得注意的就是自主研发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
结合现在两会的召开,我想这是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国家一直都在支持汽车工业的发展,可是却没有明确的倾向鼓励自主研发的具有实质性内容的政策出台,在去年五月出台的《汽车产业政策》中虽然明确提出鼓励自主研发等内容,但是却没有量化的标准,导致各个企业在具体执行中方向不明确。现在我国传统 “三大”汽车集团正致力于与国际大汽车集团的“联姻”,虽然一直声称要大力进行自主研发,但是实际行动却微乎其微;以奇瑞、吉利、哈飞为代表的汽车企业正在走着自主研发的道路,但是苦于没有政策支持,他们的发展也是步履维艰。
目前国际汽车界流行着“日韩”和“巴西”两种发展模式,而我国的情况却比他们都要复杂,我们的现状基本类似90年代的巴西,正在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加工厂。最初制定的“以市场换技术”的计划已经破产,外资对市场越来越了解,我们却没有学到任何有价值的技术,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继续发展显然我们要走“日韩”的自主研发道路,然而熟悉日韩汽车崛起之路的人都知道,他们的成功固然有着政府实际支持,全民上下一条心等因素,然而在我看来当时的国际环境背景也起到重要作用,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机会。以日本为例,一方面在国内强制使用国产车,另一方面结合当时世界汽车(特别是美国)大排量的特点,壁其锋芒,重点研发小排量、低油耗汽车,只对小排量的欧洲汽车的进口收取高额关税以保护民族汽车业,这一系列措施使得他们得国产汽车得到长足发展。五六十年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相继爆发,美军的大额订单给丰田等汽车企业带来足够的利润,后来七十年的石油危机又使得日本的节油汽车风靡世界,从而慢慢走到今天的辉煌。
反观今天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首先,由于现在激烈的竞争,各个国际汽车巨头都展开大规模的并购,从各个方面加强自己的竞争力,单从产品的角度看,现在已经没有了产品“准空白区”供我们进行差异化发展;其次,为了加强我们与世界发展的进一步接轨,我们已经进入WTO,到明年就要全面降低进口车关税到最低水平,从时间的角度,我们已经错过了通过关税保护发展国产汽车业的机会;再次,经过几十年与国际汽车巨头的合作,他们已经很熟悉中国的市场,我们的本土优势正在逐渐失去。
纵观现状,我们要发展本国汽车产业,各方面困难都很大。要想在这样的现状下发展本国汽车业,我认为有两件事是必须立刻动手的:一是政策支持,众所周知,虽然推行了二十几年的市场经济体制,目前我国的市场仍然是“政策市”,政策指导因素对行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发展我们自己的汽车产业,出台具有实际作用和指导意义的政策已经迫在眉睫;二是培育市场,由于我国汽车工业的落后,汽车文化对于我们来说基本还是空白,谁能先培养出自己的市场,谁就会在将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国际汽车巨头已经开始动手,我们如果错过这班车,要想赶上别人就更难了。
希望借两会的春风给国产汽车业的发展带来契机。
作者:张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