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慧聪网汽车行业频道
面对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渐匮乏,世界各国忧心忡忡。专家们不断计算石油、天然气可开采量的变化并预计现有资源可以使用的年限。未来的世界石油石化工业将如何过渡?如何进一步挖掘现有资源?
而对于我国,情况也趋于严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也逐渐显现,其中之一便是中国的能源问题。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石油的石油进口占了世界进口的40%,油价的不断上升给国家带来巨大压力。当4月29日油价在50美元左右调整后再次确定上涨趋势,使得占据我国石油消费三分之一的汽车耗油所带来的一系列汽车问题摆到人们面前。事实上,最近两年中国40%的石油已需要依赖进口,其中进口原油30%用于新增汽车的消耗。而到2020年中国在汽车上将消耗2.5亿吨石油,一半以上会依赖进口石油。显然,能源瓶颈正在企图扼阻中国汽车业超常规发展。随着汽车社会的到来,能源危机的逼近,促使汽车行业中正在开始一场“能源革命”,使得产品替代效应逐步发挥威力。
在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环境问题日趋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的能源危机意识还没有得到普遍普及。上海车展期间,佳通轮胎公司对参观者进行了一项调查,其中关于汽车环保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9.3%的消费者在购车时会以“节能”和“环保”为参照。虽然这个比例比2004年北京车展时的调查数据已有较大增长,但仍让人感觉很低,说明中国购车者的环保意识虽在增强,但远未形成主流。同时,调查报告显示,绝大多数消费者购车时仍是以汽车性价比为参照,在此基础上会更多选择高档、大排量的轿车。很多人惯性地把大排量、大尺寸汽车,当成财富、地位的象征。购车的社会责任意识在买车人群心中还未形成,进一步突出我国能源革命的道路还很长很远。
值得庆幸的是,面对能源危机带来的压力,汽车行业领域的替代效应的脚步正在开拔。
新能源代替旧能源
面对日渐严重的能源危机,我国开始了一项国家战略性举措——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此举不仅有利于缓解石油资源短缺、改善大气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更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早在2002年6月30日起,我国便在河南省郑州、洛阳、南阳和黑龙江省哈尔滨、肇东等5个城市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车用乙醇汽油使用试点。试点表明,合理使用乙醇汽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中污染物(主要是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的排放和对大气的污染。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上都是可行的,进一步扩大车用乙醇汽油试点的条件已经具备。吉林、河南等4个省封闭运营,验证了这种成功。
同时,专家介绍,我国有约40亿亩的低质地、荒坡、滩涂等,可以用来种植生物质能富集物种;淮河以南还有3亿亩冬季闲田,可用来种油菜生产生物柴油。我国科学用粮潜力很大,每年陈化粮、饲料用粮约1亿吨左右,加工转化可获得相当5000万吨原油,同时还有30%继续成为饲料。如我国科学家研究的甜玉米,每公顷产量可达70吨,可生产6吨以上燃料酒精。南方的木薯、甘蔗,生长广泛的菊芋、土豆、山芋等等这些不宜食用的植物,是转化为生物能源、材料的最佳原料。我国西南地区的麻疯树等木质油料发展迅速,籽含油率达50%,现有10万亩,2010年可发展到1000万亩。另外,我国现在每年仅废弃的作物秸杆、林业弃置物达10亿吨,相当于1亿多吨的燃料汽油。巨大储量为乙醇等生物能源的持续推广提供了保证。
除乙醇汽油外,充沛的氢燃料储量也奠定了燃料电池广泛应用的基础。据专家介绍,“中国年产氢气800万吨,居世界第二。我们有大规模用氢的经验,这是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基础。”在国际上,燃料电池已经成为汽车新能源产业的实际选择,据通用汽车管理人士称,如果中国目前开始建造特殊的加氢站(可能在新建的加油站旁边),中国可以直接进入替代性燃料汽车阶段。
显而易见,能源危机的威胁加速了新能源替代旧能源的步伐。
新技术替代旧技术广泛应用
在能源危机的刺激下,关于发动机的新技术开始出现突破,氢燃料发动机、混合动力发动机的面试开始颠覆原本“发动机只能烧柴油汽油”的印象,节能技术也广泛开发推广,汽车厂商们在2005年上海汽车展上的表现突出了这一点。福特具有世界第一台增压氢动力内燃机的U型车Model U,展示着未来汽车的发展潮流;BMW在车展上隆重推出H2R“车速世界记录氢燃料轿车”;通用则推出“科技含金量最高的展车”—Sequel氢燃料电池车,其动力表现与驾驶特性都堪与目前汽油燃料的汽车产品媲美;本田展出燃料电池动力轿车FCX,其惟一的排放物是水,是一款真正的“零污染”汽车。
种种硕果展现出汽车车行业中新技术所发挥的替代作用。出于对新技术的肯定和认可,燃料电池汽车将具备与传统内燃机汽车同等的竞争力,逐渐成为市场主流车型。如此预示着一场全新的汽车市场圈地运动已然鸣锣开场。国际汽车巨头自然积极插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04年6月注资21亿元在上海建立泛亚汽车技术中心的通用,表示要立足于中国新一代轿车的设计开发,美国通用已经放弃了混合动力车研发,主攻氢燃料电池车的研发,目标直指第一家销售1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的汽车公司;04年10月12日,德国大众汽车(中国)与同济大学以及德国IAV公司共同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在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方面开展合作研究以进一步加强合作。重量级厂商的表态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汽车行业的今后发展。可以预期,汽车行业中新技术替代旧技术的事情将不断上演,前景也日益看好。
总体看来,危机的到来是压力,也是机遇,而能源危机的发展,促使汽车行业替代效应的威力得以发挥,更为我们描绘着一个异彩纷呈的汽车新时代,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张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