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慧聪网汽车行业频道
对于网络聊天,总会有人提起QQ,也随即使人联想到汽车行业中的奇瑞QQ,尤其是到2005年,奇瑞的发展更取得骄人成绩,在两年一届的汽车盛展——2005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一举推出5款世界水平的新车、6款世界最高水平的发动机,从而与世界汽车界的强者同场竞技,但是奇瑞真的火起来了吗?这个问题十分值得人回味,对于奇瑞的日后发展也充满期待。
由于奇瑞的杰出表现,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更形成炒作热潮,那么奇瑞的发展战略核心手段是什么?
根据笔者的整理,奇瑞主要运用“自主品牌”、“价格优势”、“海外战略”的三个要点,相辅相成,进而支撑起自身发展战略的实施。
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如果没有自主品牌,在各大世界汽车巨头的核心技术保护下,中国的汽车行业将始终受制于人,位列附庸,因此,发展出自主品牌,才会支撑起我国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脊梁。
现实之中,形势比较严峻,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销售台量、市场占有率均有所下滑,自主品牌轿车在我国汽车市场上地位进一步降低。而此时奇瑞的爆发,不异于给我国的自主品牌发展打了一针兴奋剂。
2004年9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称,同意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已列入《公告》的所有产品都归属于独立的奇瑞汽车,企业名称由“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更改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由“LSJ”更改为“LVV”。如此一来,使得奇瑞甩掉了合资的帽子,再次成为民族汽车品牌的急先锋。
车展上将M14跑车、B13的MPV、NewCrossover、S16概念车以及面向家庭的中型轿车A21五款车集中亮相,更展出代表奇瑞3个系列18款发动机所拥有的出色技术的以3.0V6为主的六款发动机以及CVT自动变速箱,突出自身技术实力。
而奇瑞在技术方面的进步,打破了汽车行业的技术神话,更为自主品牌的成长提供助力支持。几年来,奇瑞汽车在技术投入方面花了很大的精力,自主研发产品,做出了引世人瞩目的成绩,新技术、新成果不断出现,很多技术已经处于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地位,并被科技部以奇瑞为依托单位建立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显示了科技部对奇瑞的信任、支持和鼓励。
总体看来,在竞争激烈的轿车领域,我国自主品牌轿车相对来说仍缺少技术核心,发展经验不足,在研发上处在由模仿到真正自主的过渡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国外厂商蜂拥而入,奇瑞未来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价格优势
低价策略一直伴随着奇瑞的市场进入脚步,是其敲开市场大门的重要武器。奇瑞自第一款风云问世以来,一直凭借较低价格在外资环伺的中国汽车市场上,积极发展壮大。
2001年,奇瑞风云上市10个月实现产销近3万辆;2002年突破了5万辆,凭借在同类车型中低廉的价格优势进入国内轿车业8强;2004年,奇瑞汽车以8.65万辆的销售量排名第十位,占据3.9%的市场份额。
更于04年年末正式宣布,自12月31日起全面发动“激昂05行动”。31日首先推出震撼价格行动,行动包括奇瑞QQ、风云、旗云、东方之子全系列车型,调整后的产品价格从QQ 2.98万元起,QQ EZdrive手自一体化的售价调整为4.98万元,为喜爱自动档的用户带来震撼性的喜悦。风云系列全率先将国内A级轿车价格延伸至6万元以下,最低售价仅为5.98万元。旗云为此次降幅最大的轿车,最高降价3.27万元,降幅高达30.1%。
显然,奇瑞公司的行为,使得国内汽车厂商们享受暴利的时代逐步远逝,令靠引进吃饭的国内汽车企业惴惴不安。
值得注意的是,价格武器虽然威力巨大,但须慎用,不仅在国内市场上会产生连锁降价反应,陷入众多厂商的价格战泥潭,而且在海外市场上,极有可能遭遇反倾销诉讼,从而陷入被动竞争,影响自身品牌形象的建设。
海外战略
由于2004年国内汽车市场增幅放缓,竞争日益激烈,中国民族汽车企业纷纷加大产品的出口力度,作为民族自主品牌的先锋奇瑞更不例外。
自从2001年10月意外接到出口叙利亚的第一笔订单开始,奇瑞的出口销售便一发不可收拾。紧接着在2001年年底与伊朗SKT公司确立了合作关系,在2002年底获得了伊朗政府的生产销售许可证。2003年2月,奇瑞又与伊朗SKT公司在芜湖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实现了建立海外工厂的第一步。
之后,奇瑞借助伊朗工厂的影响力进入黎巴嫩市场,其产品旗云、风云、东方之子、QQ等在当地已经成为主要汽车品牌,东方之子甚至摆在与奥迪、奔驰同样的展厅出售,价格接近4万美元。
在进入中东市场后,东南亚、拉美等地区也进入了奇瑞的视线范围。2004年11月中,奇瑞又与马来西亚阿拉多ALADO公司签署了技术转让及汽车出口合同,从而进入东盟市场。目前这家位于马来西亚的工厂可以制造、组装并销售奇瑞提供的多种车型。此前,QQ已经在马来西亚获得了不俗的业绩,尽管其价格比国内高得多。
2005年奇瑞将有3款新车进入马来西亚,到2006年,其引进的车型可以达到6种。为进一步预热市场,去年12月,阿拉多公司以整车进口方式将1万辆左右的微型轿车奇瑞QQ运抵东盟市场,借以扩大奇瑞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
此外,西方某权威媒体披露了奇瑞的发展野心:奇瑞与美国梦幻汽车公司Visionary Vehicles LLC秘密签约,向美国出口汽车,到2007年销售目标为25万辆。
可见,海外市场的良好发展势头引导了奇瑞的发展战略,重海外,轻国内,成为奇瑞一段时期内的基本战略。
需要警惕的是,海外市场比本国市场复杂,干扰因素多,且出口达到一定经济规模才有价值,奇瑞将未来的发展押在了海外市场上,风险极大,一旦局面不利,不仅直接对奇瑞目前的中东、东南亚市场产生影响,更甚至将切断其意中东为跳板未来要进入的欧洲市场的通道。
通过奇瑞三个战略中心的总结,可以看到,奇瑞的发展确实迅速,并处于利益和风险并存阶段,且风险大增,不包括国内市场,单其雄心勃勃的海外计划便与其目前产能存在严重矛盾,进而衬托出奇瑞主要利用上海车展时期,以自主品牌和技术实力为起点,拉近与受众的宣传距离,展开自身品牌的炒作,吸引媒体的注意力,进而扩大奇瑞品牌的知名度,全力塑造奇瑞品牌新形象。相信通过如此炒作,加上能源危机的威胁和小型车的逐步被认可,奇瑞保持稳定的发展战略,凭借一张自主品牌的金字招牌,日后是否能够火起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张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