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摆在红旗面前的路有四条:
第一条路,延续现在的道路,继续在激烈的中低端公商务车市场发展,拼成本、拼技术、拼价格、拼规模,最终的结果会是红旗彻底沦为一个低档品牌,销量可能会有提升,但利润微薄甚至亏损。这是所有喜爱红旗的国人所不愿看到的事情。
第二条路,做类似奔驰、宝马的豪华品牌,或高端品牌。在这条路上,红旗将会发展多个级别,类似奔驰的A级至S级,从而覆盖不同的市场,但在每个细分市场里都做高端。这条路看似很好,也是一汽努力达到的目标。但仔细分析,这同样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这一级别的市场,比拚的是先进的技术、精良的工艺、以及优良的血统,当然还要有相当的产销量规模。在这几方面,红旗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关键零部件则可以通过全球采购得到,多年的A6生产经验,工艺也不会太差。但关键的一点是,量产车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盈利,红旗在这个市场上与奔驰、宝马、奥迪同台竞争,究竟会有多少消费者买帐呢?广大国人虽然在心里上认为红旗是国车,应该是比奔驰、宝马还要高档的国车,但要他们掏腰包的时候,如果价位相当,恐怕没有几个人会舍弃奔驰选红旗。没有足够的需求,巨额的投资无法收回,大量的库存导致资金链断裂。为了生存,红旗就会选择降价,与奔驰、宝马、奥迪拉开距离,品牌形象又将向下偏移,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后劲的先天不足,红旗的劣势不断显现,又会再次回到销路不畅,降价销售,品牌贬值,利润降低的恶性循环中。
第三条路,退出商务车市场,品牌净化,回归国宾车、顶级车,做中国的“劳斯莱斯”。很多人可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但仔细分析,是存在较大可行性的。
这一级别的车,与奔驰、宝马、奥迪这样的豪华量产车是有很大差别的。
首先,品牌是所有要素中最重要的,劳斯莱斯、宾利的技术都不是最先进的、跑的也不是最快的,购买劳斯莱斯、宾利的买主,想得到的是一种尊贵的感觉,而不是先进的技术。
老红旗也是这样,作为国家元首的坐骑,尊贵二字,老红旗体现的淋漓尽致。老一代国家领导人,以及来华访问的尼克松,撒切尔,科尔,都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且尊贵的品牌可以淡化技术的不足,人们不会因为劳斯莱斯用的是宝马的发动机,而会认为劳斯莱斯比宝马低档;也不会因为跑车顶级品牌荷兰世爵采用奥迪的发动机,认为世爵跑车已不再是荷兰皇家的象征。所以大红旗在技术上,完全可以放心大胆的使用全球成熟先进的技术,只要在外形设计、知识产权上做足文章即可。
其次,顶级车都是订单制作,产量很少,生产顶级车的目的在于给集团公司树立一个形象,如同劳斯莱斯之于宝马、宾利之于大众、迈巴赫之于奔驰,而不于其盈利多少。事实上,大多数顶级车都是亏损的,宝马、大众、奔驰的主力盈利车型则是其低端的3系列、Golf系列、C系列。
红旗回归国宾车,在提倡亲民作风的政府,销量虽然很少,但其示范作用是非常强的,试想一下外宾来访、重要节日时,清一色的大红旗(目前基本为奔驰600)在电视中驶过,这时何等的效果。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等级严明的中国,国宾车身份的大红旗,肯定会得到很多有官车情节的企业家青睐。当然,国宾大红旗仍有可能亏损,但比起做中低档、高档轿车来说,绝对数额是要相对少的。并且品牌净化所带来品牌价值的提升,将是一汽永远宝贵的财富。
至于,现有红旗所在的中端市场,一汽完全可以通过自创一个新的品牌来替代。中国市场是没有汽车消费历史的市场,消费者对新品牌更容易接受。以一汽的品牌和实力,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第四条路,红旗停产,将品牌暂时封存。如果一汽感到现有能力生产顶级红旗尚有不足,或认为不能承受专心打造顶级红旗所带来的亏损,可采用此方法。红旗暂时彻底退出市场,并通过自创一个新的品牌来替代现有红旗所在的中端市场,直到中国具有自主生产和消费高级、甚至顶级汽车的能力和市场的时候,再重新设计生产新的红旗。
停产会不会使世人忘却红旗?迈巴赫停产了60年,重新设计生产,为戴-克对抗宝马和大众的劳斯莱斯和宾利,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而且,红旗作为新中国历史的重要配角,岂会这样容易被人遗忘。
总之,红旗是中国唯一有历史可言的汽车品牌,这是其他品牌不可复制的。一汽不应该再对这个品牌进行伤害,拯救红旗,净化品牌,一汽应该开始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