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跨国石油巨头在华成品油零售渠道建设现状与特点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信息来源:慧聪网汽车行业频道

石油石化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以及汽车、机械、农业、化工等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也是关系到我国经济、政治安全的最为重要的基础性行业。因此在我国加入WTO时,是谈判最为艰苦的领域之一。对于其中关系我国国计民生和政治经济安全的成品油领域,过去一直以来我们对这一块的分销领域的控制是很严格的,以壳牌、美孚和BP三大石油巨头为代表的“外国军团”进入中国的时间较早,在我国的发展已有相当规模,但在成品油分销方面的进入程度还很有限,2005年是我国入世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我们在成品油分销领域的开放,跨国企业的渗透逐步深入,国内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随即增强。为了能更好的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本文对2004年底到2005年5月份以来,三大国际石油巨头在华成品油渠道建设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以供各界参考。

根据我国入世承诺,加入WTO后3年内开放成品油零售领域,即外商设立零售企业的地点没有限制;设立专营一个供应商、一个品牌成品油的加油站没有数量限制且可以控股,否则可控股加油站只限30座,超出者不允许外资控股;对特许经营无任何限制。2004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开放对外资的成品油零售领域,政策刚刚放开,国际石油巨头就迫不及待的进入该领域,而且进入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显然在开放之前已作了大量且充分的准备工作。具体进展状况如下:

首先,英国石油巨头BP集团的进展状况:继2004年11月英国BP集团与中石化、中石油合作的两个成品油零售合资企业——“中石化碧辟(浙江)石油有限公司”和“中油碧辟石油有限公司”相继在浙江和广东正式挂牌投入运营;今年1月,BP与中石化在浙江的第一座合资加油站已在宁波亮相。中石化BP浙江合资公司还计划于2005年内将宁波的加油站零售网络再增加60座,并在杭州市完成建设70座合资加油站的布局。在2007年前,中石化BP成品油零售合资公司将在浙江省的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三地建立和运营一个拥有500座加油站的油品零售服务网络。在广东,作为中国石油BP加油站新的利润增长点,BP将在全球的“BP Connect”理念引入合资加油站,中油BP广东500个加油站全面启动加油站便利店计划,这也是BP全球零售策略的一个重要部分。据悉,根据不同的区位,BP便利店主要分为三类:高级店,城市和高速公路的便利店,货品种类齐全;标准店,市郊和繁华镇区及国道的便利店,销售占总商品品种70%的核心商品;基本店,乡、镇和重要道路上的便利店,销售润滑油以及5类重点商品,即香烟、饮料、饼干、糖果和小食品,可以针对需要增加一部分日用品。

第二,再看老牌巨头埃克森美孚的进展状况: 在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之际,能源巨头埃克森美孚又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广东。按照其在2002年同中石化达成的框架协议, 在福建省境内建设600家,合资后3年内在广东经营500家加油站.这是埃克森美孚所殷切期望的。而事实上,由于美孚进入中国时间很早,在该领域已有一定的规模,1100家加油站到2005年底估计也全部可以运营,另外还别忘记,这样的巨头往往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第三,最后来看荷兰石油巨头皇家壳牌的进展状况:与先前埃克森美孚牵手中石化在广东福建合作1100个加油站、BP联姻跟中石油在广东建设500座相比,壳牌在广东市场的脚步难免慢了半拍,尽管广东已成为各石油巨头的争夺重地,但壳牌暗中使劲,重夺广东重地的计划已进行之中。另外,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壳牌中国控股私有有限公司和壳牌(中国)有限公司于2004年8月合资组建的中石化壳牌(江苏)石油销售有限公司,总投资为15.51亿元,注册资本为8.3亿元,其中,中国石化拥有60%的股份,壳牌拥有40%的股份。该合资公司在苏州的加油站将采用中石化和壳牌的联合品牌,最终目标是在江苏省建立和运营一个拥有约500家加油站的成品油零售服务网络。2004年12月31日,中石化把在苏州的213家加油站转入中石化壳牌(江苏)石油销售有限公司。2005年该合资公司计划在无锡和常州两地各发展100多家加油站。

从以上三大石油巨头的成品油零售渠道建设情况来看,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地区分布集中,但网点数量众多, 密度较大。地区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发达城市广东、福建、浙江和江苏等地,且广东在未来两三年内就将有1500家加油站有外资背景。

第二,零售渠道单一,加油站是成品油零售的主要渠道之一。值得注意的是BP加油站的便利店计划,相信将会对我国加油站建设提供跟更多的借鉴。

第三,多数是先成立成品油合资企业,然后由合资企业具体负责加油站的具体运作。这与我国入世时的承诺不无相关,更多地是一种政策导向运作。

综上,我们能够看到三大石油巨头如洪水猛兽般对成品油零售领域进行疯狂出击,而我国企业似乎也显得从容不迫,大有兵来将挡的气概,在这场征战中究竟谁会笑到最后,或者是否会出现共赢的良好结局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作者:李建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