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4年金华尼奥普兰首次推出13.7米的大型客车展示之后,国家《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自10月1日实施,车长突破了原有的12米的界限。紧随其后,宇通、中大、中通、黄海等客车生产厂家,都先后推出了高档13.7米三轴客车,市场直接对准大城市的公交市场和长途客运市场。这些车虽然价格不菲,但由于其经济性显著,已经收到了不少订单,车辆大型化趋势日益明显。
【公交客车成为客车市场需求的亮点】
自2004年开始,公交客车便是客车市场需求中的亮点。从中汽协2004年客车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以生产公交车为主的企业业绩增长较快。目前,公交车的利润虽远不及公路客车,但是其市场稳定和数量庞大的特点,对多数企业来说,仍然充满了诱惑。
2005年在客车行业引起轰动的可以说是北京公交大单的最终落成。期待已久的号称奥运公交第一大单的北京公交集团招标活动在今年年初开始启动,众多客车企业对此单都垂涎已久,均派出主力车型参与竞标,入围竞标的共有九家企业。经过激烈的争夺,丹东黄海成功签下956辆整车、100辆底盘的订单,成为参与投标的9家单位中的最大一单,名副其实成为此次招标的状元。
此次招标活动是北京公交集团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订单,也是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建国以来最大的一个订单,在业内有巨大影响,对客车质量服务水平、车型档次都有很高要求,代表我国公交车发展的一个阶段。随着国家对公交事业的进一步支持,公交将成为客车市场的新亮点。
【客车企业竞争开始逐渐进入服务之争】
目前国内客车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企业在竞争中也遇到了较大的发展瓶颈。慧聪汽车市场研究所走访了国内众多的客运公司、公交公司、旅游公司,发现用户反映最多的是产品的售后问题,大多数用户反映目前车辆外观漂亮、配置高,但实际使用起来不如过去老品牌的车耐用,特别是目前国内销量较多的客车品牌,后期维修存在较大问题。客车企业也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关注用户提出的问题。
2005年令业内企业吃惊的是苏州金龙,突然来了个急刹车,遏制其高速增长的态势,意图将年均50%的高增长率强行急剧拉到4%。
寻求高增长率、市场扩张是所有客车企业梦寐以求的。客车市场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客车工业已经由粗犷型的数量型发展转向精细化的质量型发展阶段,而客车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显然不利于知名客车品牌的发展,所以寻找并形成新的差异性是大中型客车市场的主要竞争点。苏州金龙宣布2005年是其“服务年”,主推服务,可以看出其竞争策略的转变。
【客车行业出口成为大势所趋】
2004年中国的客车出口为4784辆,比2003年的出口量增加了近1倍。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专家王今明告诉记者,中国客车工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通过引进技术,产品质量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在海外市场,中国客车已经逐渐改变了质量差、档次低的形象,开始得到各国用户的认可。因此,有实力的企业应该加快脚步“走出去”。
虽然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客车市场,且增长潜力巨大,但近几年,国内客车产能的扩张速度远远大于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客车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客车企业的发展之路是走出国门。
2005年上半年,我国的客车出口呈现以下特点:
1、 出口格局发生转变。低档车出口占主要市场份额的格局发生转变,一批由中国制造的高档客车开始批量出口。国内的很多客车都是引进欧洲的技术,大金龙今年向欧洲市场出口客车是高档车的一个突破,这个经济发达的区域对高档客车的需求量较大,国产高档次的客车产品在外观、舒适性、安全性方面已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使国内的出口格局发生转变。
2、 出口形式发生转变。过去的出口只是简单的贸易往来,2005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突破了简单的整车出口,出现了CKD形式出口、技术出口、设立国外办事处、设立售后服务站等,将来可能会在国外设立工厂,使国内客车真正走出国门。
上半年客车市场虽然出现小幅下降,但从上半年的发展情况和政策支持来看,今年客车市场发展将会比较强劲,特别是大型客车,增长速度将会维持在前几年的高速度,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