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到1993年,人们讨论的最多的就是怎么能圆轿车梦,为此引发了高等学者之间的一次大辩论,发展家用轿车是有利还是有弊,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这次辩论是人们思想观念的一次解放,轿车再不是领导人的专利,老百姓开始想拥有自己的车了,但是当时的汽车工业处于一个艰难时期,一个是刚刚起步,存在资金、技术、材料等各种困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那个时候老百姓的购买力还很低,与当时的车价不相配。当时最便宜的就是夏利,也要10万多,捷达也十七八万,富康出来也十七八万,与老百姓的购买能力差距太大,所以这个市场没有启动起来。桑塔纳、富康和捷达被称为中国轿车市场的“老三样”,市场上车型选择有限,这三款车一度垄断中国轿车市场达十年以上。
94年以后的这段时间里,欧洲、美国、日本国际大品牌,如丰田、本田、大众、雪铁龙、菲亚特……纷纷登陆中国,与中国企业合资办厂,但是这个时期引进的车型、技术基本上都是国外淘汰或是即将淘汰的车型和技术,中国的轿车工业默默无闻。
斗转星移。进入21世纪,国内汽车市场迅猛发展,新车推出频率之快、种之多,令消费者眼花缭乱。2002年4月,两厢波罗轿车上市,在中国这是全球同步的第一款车型,显示出国际汽车品牌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战略转变。以大别克、奥迪A6、广州本田雅阁等中高档轿车以及“新生代”赛欧、两厢POLO、派力奥家用车的出现,使汽车市场的产品品种更加丰富,越来越多的车型实现了国内与国际的同步上市。中国的自主品牌——吉利轿车登上了法兰克福车展的展台,虽然大家对其褒贬不一,但这的的确确是中国的车已独立的姿态站到了世人面前,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二手车市场也逐渐繁荣起来,近日颁布实施的《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的出台,说明我国的汽车市场日趋完善、成熟。今天的中国轿车市场业已规范,再不会出现 1993年桑塔纳卖到27万那样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行为,中国的轿车市场正吸引着全世界汽车人的目光,中国的轿车正在踏上国际舞台,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轿车市场上分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