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国汽车报
李先生拿到驾驶证快两年了,可一直没有车开,最近他打算先买辆二手车练练手。他对几款车的外观和价格都比较满意,但由于无法确定车本身是否存在一些不易发现的故障而迟迟拿不定主意。“听说现在二手车商的翻新手段都非常高超,几乎可以不留任何痕迹,让人很不放心。”斟酌再三,李先生还是放弃了买二手车的念头,决定买辆新车。
李先生的经历很有代表性。消费者对于二手车交易普遍存在诚信危机,很多消费者就此打消买卖二手车的想法。在日前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二手车行业年会上,与会人士认为,诚信危机是制约二手车发展的关键。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对二手车存在“信任危机”
参加这次年会的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经纪公司向购车者隐瞒实情的情况并不少见。一些车商为隐瞒旧车“病史”,进行了一些类似于全车喷漆和发动机大修的工作,并且使用副厂或者伪劣件甚至拆车件等进行重新维修,这样的车在短时间内不会出问题,但用久了,各种问题就会随之而来。而且二手车销售没有售后服务,也没有保修,出了问题投诉无门。一些经营二手车的经纪公司为了让车能卖出个好价钱,甚至私改里程表来欺骗买主。类似现象的存在,使顾客普遍对二手车产生了不信任感。
尽管绝对意义上的信息对称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在信息较为对称的市场,交易更容易公开公平。
2001年10月,美国经济学家阿克尔洛夫就曾以一篇名为《柠檬市场》的论文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篇文章对二手车交易深入剖析。他把二手车市场上的车分为质量较好的车和较差的车,好车车主只愿意以较高价成交,而质量较差的车车主愿意以较低价出手。但买主被修饰一新的外观和卖者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一时无法将两种车鉴别开来,只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把市场上每一辆车都作为质量最差的车来看待,出最低的价格来买。这样一来,当价格如此低时,使有较好车况的二手车车主不再愿意把车投入市场。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是使市场上只剩下了质量较差的车。
由此可见,阿克尔洛夫的文章反映出二手车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使消费者产生“信任危机”。缺乏规范、有公信力的专业技术评估手段
近年来,我国二手车市场在迅速崛起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违反法规、损害权益的现象和问题。由于消费者对车辆残值和二手车市场交易行情缺少了解,又缺乏规范、有公信力的专业技术评估手段,导致二手车交易屡屡出现“诚信危机”。
据了解,为规范二手车的交易行为,一些二手车市场内也设有车辆的评估师,但由于这些评估师多是经销商“聘请”的,拿的是经销商的“薪水”,评估很难做到公平合理。
同时,二手车价值的评估也有一定技术性,如何确定二手车的收购价格和出售价格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既要懂得汽车有关的专业知识,又要及时掌握市场的价格行情,还要有一定的从业经验,一般来说至少要懂得1000种以上的车型才能做一个好的评估师。
对于评估问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沈进军表示,二手车鉴定评估缺乏统一的标准。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的二手车鉴定评估标准及全国性的政策法规,很多二手车交易市场在鉴定评估机构采用简单的平均年限折旧法进行价值的评估,评估结果缺乏科学依据,也与现实的市场行情相背离,难以为公平的市场交易提供价值尺度。诚信危机制约二手车行业发展
我国整个社会诚信体系还不完善,二手车交易中的交易信息、车辆的维护保养信息、车辆的产权转移信息、车主信息等都难以确保真实统一,消费者因为各种原因也会提供一些不完整甚至虚假信息。不规范的二手车市场模式,抑制了一部分潜在二手车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制约了二手车市场发展。
沈进军表示,由于二手车市场是一个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市场,消费者成了这个市场中的绝对弱势群体,他们必须面对质量欺诈、价格欺诈、购买非法车辆等风险。其结果必然是二手车市场难以取得消费者的信赖,消费行为必然要大打折扣,许多潜在的二手车需求难以转化成为现实的市场需求。
“目前二手车交易中,车辆方面基本信息、评估标准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诚信危机,这是制约二手车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家汽车企业负责二手车业务的销售经理对记者说,他认为行业诚信需要有效监督。
沈进军说,诚信问题不解决,二手车市场就难以实现质的飞跃。随着二手车需求的大幅上升,打造诚信体系,扭转信任危机,对中国二手车市场已刻不容缓。
作者:陈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