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讯“河南蜱虫叮咬事件”的元凶可能是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记者昨日获悉,专家组已将“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诊疗方案”上报卫生部。
昨晚,记者再次连线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教授。他告诉记者,目前“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诊疗方案”初稿已完成,已经上报到卫生部,只待卫生部批准就可出台了。
据悉,专家组一行到达商城后,多次赶赴当地疾控中心和县医院以及乡镇,对商城县蜱传疾病的防控和治疗进行了督察和技术指导。专家强调说,这种蜱传疾病具有地域性的特点,而且感染多在3至11月份,在治疗上,只要对症治疗,如果出现了细菌感染的情况,使用相应的抗生素,都能达到不错的效果,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只有少数年纪大、自身免疫力低的患者会转为重症,所以公众没有必要恐慌。
专家提醒公众,被蜱虫咬后出现发热,要到大型综合医院的感染科就诊,同时进行血常规的检查,如果白细胞和血小板同时出现下降,一定要提醒医生自己被虫子咬过,有利于医生诊断。该病潜伏期一般为7至14天(平均9天)。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
■名词解释
布尼亚病毒
布尼亚病毒自然感染见于许多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可感染小鼠,并能在一些哺乳类、鸟类和蚊细胞培养中生长;对人可引起类似流感或登革热的疾病、出血热(立夫特谷热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等)及脑炎(加利福尼亚脑炎)。有蚊媒、蜱媒、白蛉媒3种传播类型。有些病毒在其节肢动物媒介中,可经卵、交配或胚胎期传播。(徐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