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讯近来,一种叫做“蜱”的八爪小虫扰得人们心神不宁,很多人通过新闻才知蜱虫咬人竟能致命。2007年5月至今,河南省共监测发现“蜱传病”病例557例,死亡18例。据悉,中国疾控中心已分离出相关病毒,这一病毒可以治疗,“蜱传病”可防、可治、可控(《新京报》9月13日)。
可防、可治、可控当然是个“定心丸”式的好消息,但也因此让人难以释怀:如此平常的一种疾病,何以导致18人死于非命?
从报道来看,蜱虫致人死亡大多缘于救治不力,典型的情况是:村民被蜱虫咬伤后,先是去乡镇卫生院治疗,但乡镇卫生院不能作出准确诊断,甚至当作普通感冒来治,越治越坏,遂将病人送至县医院。县医院仍然治不好,等送到市医院时,已为时已晚。所以,“蜱传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差劲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
基层公共卫生的短板首先表现为投入不足。卫生部门的数据表明,我国县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只有30%左右能够维持正常运转,直接用于疫情防治的资金少之又少。与投入不足相对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欠缺。大城市、大医院里医学博士扎堆儿,而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很多都是“草台班子”,只能看个感冒发烧。
可防、可治、可控的“蜱传病”,却引发了一起公共卫生事件,致使18人死亡,个中教训值得好好汲取。(晏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