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1年四校四导师启动仪式与”学+术“论坛(2)

王朝家饰·作者佚名  2010-12-13

【张月】感谢郑曙旸院长的致辞,我觉得郑老师确实是站得高度不一样,他简单几句话把这个活动最有价值的东西、最精彩的东西几句话给点出来了,你从全国的专业教育的层面来讲,这个活动未来的可能的增长点与他核心的东西是什么,一下点明了。确实我也觉得原来的学校教育是有这种困惑,我现在跟很多的国外院校的作交流,在专业的教学上,当时因为教育体制的原因,中国的教育体制跟国外的教育体制不一样,在国外很多的大学里面专业设计师参与进来的非常多,中国目前的教学学校的这种行政管理体制他有很多各个方面的原因,好像从正常的教育体制设计师去进入的话好像很难,如果是校外导师的状态进入是很难的。但是我们一开始和王老师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想我们看看先能做什么,这种体制上我们希望引进,但是引进以什么模式、什么方式去做。我们先不去讨论这个理论或者把这个事情做得太复杂,我们希望先能做的先做,最后慢慢演化成这样一种模式,这也是一种逐渐互动的过程,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下一个环节请深圳设计师团队的导师代表王黑龙先生给我们致辞。

【王黑龙】各位老师、各位同行、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上午马上要举行的2011“四校四导师”环境艺术专业设计实验教学暨中华室内设计优才计划启动仪式非常有意义,他像“通车典礼”一样,因为“四校四导师”不仅为高校学子的社会实践,跟设计师回馈设计教育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桥梁,也将为设计教育和设计活动之间搭建更多的桥梁起到一个示范作用。今天的启动仪式对我本人来说还有一个“再出发”的象征意义,因为我八十年代大学毕业以后曾经做过八年的老师,感受过许多教与学和边教边学的滋味的我们各自的教育背景互有差异,但是都受当时教育体系的影响,感受到他的利与弊、得与失,并在这么多年的实践经验中反复体验和咀嚼。我们将在“四校四导师”的活动中与各位分享感受和心得,共同促进中国设计教育和设计事业的发展。今天重上征程有一种新生之感,愿与各位同行、同行者在征程中有更多新的发现。谢谢大家!

【张月】谢谢王黑龙先生的致辞,下面请参与这个活动的学生代表中央美院的吴静同学发言。

【学生代表:吴静】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代表同学们对这个活动说几句话。“四校四导师”教学活动的成功举办让我们学生也受益良多,他摆脱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让我们能够走出院校与更多的同学进行交流,也使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尤其是深圳十位实践导师的加入使我们设计能力获得了更大的提升,我谨代表参加“四校四导师”的学生们感谢各位老师辛苦的教导,也祝愿这个活动越办越好!谢谢大家!

【张月】下面我们这个活动最重要的时刻,我们请中华室内设计网总裁、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秘书长赵庆祥先生宣布2011“四校四导师”环境艺术专业设计实验教学暨中华室内设计优才计划启动仪式。

【赵庆祥】今天我们的中华室内设计优才计划奖暨2010“四校四导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验教学启动仪式在这里告一段落,我宣布我们2011年的活动在这里正式开始!

【张月】下面的一个环节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郑曙旸院长为我们每位校外的老师以及参加活动的老师颁发证书。

(郑曙旸为每位老师颁发证书)

【张月】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因为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我觉得是对于我们各位参与这个活动的导师一种认可或者是一种奖励。谢谢各位老师,我们一起合一张影。

【张月】下面请赵庆祥会长为整个这次活动的总顾问郑曙旸教授颁发证书。

(赵庆祥会长为郑曙旸教授颁发证书)

【张月】下面请郑曙旸院长为参加“四校四导师”活动的四个院校的老师颁发证书。

(郑曙旸院长为“四校四导师”活动的老师颁发证书)

【张月】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说一个小插曲,我们这个证书现在是在各位参加活动的老师和同学非常珍视的,目前为止国内来说同一个证书盖上四个大学的印是没有的,仅此一个,所以非常珍贵。

【张月】启动仪式的环节各项内容进行完毕了,今天上午有两项活动,除了“2011四校四导师”启动仪式,接下来是“学+术”设计教育与实践论坛,这个论坛的主持人是秦岳明先生,我把主持的话筒移交给秦岳明先生,欢迎!

【主持人:秦岳明】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学+术”,“学术”拆成两个字,一个是“学”一个是“术”,在老师他们在学校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的状态所谓的“学”,我们这边刚好分成两大阵营,一边在东一边在西,那边是教育为主,这边是在前面干活的,那边是忽悠的,这边是干活的(笑)。我想这刚好可以碰撞一下,所谓的学校教育和干活中间的差距的碰撞。

这个论题实际上去年我们也讨论过,我们不如请今年新加入的一些校外实践导师先说一下,先请刘波。

【刘波】“学+术”,“学术”本来是一家,中间分成一个“学”一个“术”。从个人体验来说,在学校的时候,我觉得那段时光很值得回忆现在经常想起,有点后悔那时候学习不够勤奋,所以我经常跟我们公司的员工还有年轻学生们讲,在什么阶段就一定要做什么事情,要投入。因为现在很多的大学生开始想着赚钱,想找一个好工作,或者是想着以后当老板。我个人感觉那个时候应该更加勤奋地学习,“学+术”从我理解来说,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生过程,所以在这个阶段应该是好好地去把握。“术”我觉得就是在我们走上社会以后学术的过程融合得更加多了。所以我们怎么样把以前学习的东西经过在社会的实践里面,通过在22—30岁之间年轻的这个阶段有一个好好的积累和沉淀,把以前的“学”加上后面的“术”,我觉得在30岁、40岁的时候可以更加融合、比较更加自由地发挥。

【主持人:秦岳明】刚刚刘波也是结合他自己的体验,包括在学校工作的经历和现在工作的经历说了一下。下面请王明川老师说一下,因为您站的角度不一样,我们受教育都在大陆,可能台湾的情况还是有一点区别。

【王明川】谢谢主持人,各位教授、各位业界的先晋,都是我们一些很尊敬的业界的老师。这次的“四校四导师”的活动在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和中华室内设计网的支持之下举办,我觉得非常的敬佩,尤其是在我们台湾没有这种机会,我想说未来的话可以跟大家共同来学习。台湾现在也比较重视业界的实践导师的机制,台湾有一个名词是“业师”,就是业界的老师,所以我们有协同教学,所谓的协同就是你在课程之外另外实践的同时一起上,有3—6周的时间。可能业界的人可能没有很多的时间,所以他一定可以调整,比如说我可以挑3周,不一定是同一个时间,要看业界老师的时间作一个讲座。但是原来的老师还是要继续在课堂上,不能说丢给业界的老师,这样的话可以进行互动。

另外一方面,我们本科的三年级的时候要求实习,到业界的一些事务所里面进行工作,他会补强学术上的不足,业界的老师也愿意留点奉献的机会,所以我觉得还是没有像这一次这么具体,在毕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追随大师来学习,我想这个比较正面的,尤其是几位老师都是在很忙的时间里面能够拨空,这方面我们表示非常的敬佩。谢谢大家!

【主持人:秦岳明】下面请新加入的吴健伟先生说一下他的看法。

【吴健伟】感觉很兴奋,因为我从小是在大学校园里面长大的,我父母是武汉大学的,从大学校园里面长大,然后读大学,感觉这种学校的氛围给在这一辈子的生活当中带来很多情感上的东西。因为我自己也是非常喜欢这个行业,也是埋头苦干干了差不多25年,所以这一次这样一个活动带给我们这样一种和学生交往,感觉到老师的一种情怀得到这样一个机会。

因为我每次回到我的老家看到我的那些大学同学,他们现在很多都在大学里面当老师,他给我们传递的信息我们觉得很羡慕,因为我们在深圳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在干项目,所以说这一次有了这样的一个机会,我加盟到这个行列当中来我也觉得很兴奋,以后的活动我想我会积极地参与,配合这个活动的优才计划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我和大家共同期待着以后这样的一种和学生交流的生活。谢谢大家!

【主持人:秦岳明】彭老师,您的看法呢?

【彭军】首先我代表学生非常感谢热心于学生的培养、学生教育的这些设计的大师们,我觉得你们给学生起到示范和榜样的作用,可能你们自己都想像不到将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觉得这些榜样的作用对于这些直接参与或者是间接参与的这些学生人的一生会留下一个非常重要的痕迹,势必会影响他们将来的发展。

当然我们是教师,我们自己也反思一下在环境艺术教学上走过的路,说实话教师的责任真是非常重大,可是目前我个人认为环境艺术教学由于全国办环艺带来的一些弊病,如何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改善我们的体系摆在我们的面前,有一个标准的统计,全国开办环艺教学的高校大致超过1000所,这是跟国家的发展有一个直接的关系,但是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还是仅仅培养一些专业上的工具,我觉得这个确实是要很好地深思一下。中国的教育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你有教师资格似乎他就是一个合格的教师了,其实不然,尤其是环境艺术设计这样的一个教学,他有更多的特殊性和更多的专门的要求。如果教师队伍这样的一个水平达不到一个专业上的需要的话,他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对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也会起到一个非常大的作用。我觉得王铁老师倡导做“四校四导师”的活动,我觉得他的意义不仅仅是这些学生受益,我觉得更大的意义在于我们为国内的环艺教学提供了一个模式或者是一个思考,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更大的意义在于此。他是按照一个非常先进的思路,联合了业内高端设计的专门的人才,来共同进入这个教育,当然也打破了传统的壁垒,这一系列的东西我觉得对中国的环艺教学会起到一个很好的启示。

共同在座的这些有志于参与这些活动的实践导师或者是教学的老师,我觉得做的是一个功德无量的事情,这样的话能使学生受益,进而使环艺事业受益,最后能给从事环艺教学和环艺管理的人能够提供一个思考。当然了,最受益的是学生。通过两届现在已经有的学生这些产品在显现他的一些效果,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最好的一个结晶。非常感谢!

【何潇宁】去年十个导师,刚才我特别想提的是只有我们三个人,我一个,秦岳明一个,琚宾一个,包括还有一个被代表四个人,下次如果丈夫不到场的我建议媳妇到场。我觉得你参与了这个活动,刚开始去年参与的时候我是非常兴奋在哪里,首先都是我的大师兄,尤其是郑老师他是我们的大大师兄,这件事情刚开始我讲了是打破壁垒,我特别欣赏,因为学校之间的这种横向的交流。学生需要的东西他们在学校的东西,然后再到社会上再去体验这个过程,让我们能在学校的时候可以跟他们进行一个交流,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所以去年赵庆祥会长问我说参与不参与,我毫不犹豫地说“OK,没问题”,因为这个是自己掏钱做的事情,我一点问题都没有。我自己感觉是去年的一年活动,你既然参加了就要尽职尽责把自己的责任发挥好,所以我说今天在这个会上表扬四个。

最后我看了这本书我特别欣赏秦主席说的“有三说三”那篇文章,我是绝对举双手赞成的,既然你参与了就要把事情做好。所以我今天也给几个新来的可以说是大佬,我可以给他一点压力,咱们既然参与这个事情就要做好,我们的老师是为学生着想,我们作为前辈来讲其实也是有义务把你这么多年把你在社会上打拼的经验教训分享给学生,这是我们的一个社会责任。所以我今天再次呼吁一下,这次这十个每次最好一并到场,老公来不了的媳妇可以代替,老婆来不了的老公可以代替。

【王铁】刚才何潇宁说得非常好,我跟赵老师也说了一些,实际上我们真正要能够做到,做了这个事你得出现,我们整个对这个事情的事业心就提高上来了,包括昨天晚上的颁奖仪式,好多本人就在场坐着他也让别人找一个替身领这个奖,感言别人帮他说,这是一个深圳室内设计师的一个问题。你看有在场的,真认为自己有这份荣誉上去的,也包括有一位设计师自己感言说“你在场都不上来,什么意思呢?”所以这种荣誉感的问题,包括我们这次“四校四导师”第三届了,也开始逐渐成熟了,我们在做的过程当中也确实希望像何潇宁说的那样,大家既然决定了,尽量去把这个事情做完整,确实也是一个挺不容易的事。我想在这个时候非常感激大家,感谢大家,能够使我们这个活动正常地进行,谢谢!

【郑曙旸】我昨天也觉得挺奇怪的一事,我原来也以为没到场,后来一看“是啊,在那儿”,这可能是深圳一种文化,那是一种什么心态呢?我现在不好马上揣测出来,但是我会发现一个隐含当中的一个问题,我们设计师到一定阶段,你的知识、你的提高是从何出来的?你看外国的这些大师他们特别愿意去学校,他为什么去学校呢?因为到了一定阶段以后你就会发现你的整个脑子就不转了,虽然你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你的阅历也很丰富了,但是你已经落后于时代了,这个时代最有冲劲的恰恰是对社会还没有成见的年轻设计师,现在很可怕的是我们的成熟度越来越往下移,甚至幼儿时期所谓的成熟了,这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人啊,他不能让他过早地社会化,他要保持一定的纯度,这个纯度是保持的时间越长越好,我们问题是出在哪儿?我后来慢慢地想,我们就是很多领域都泛成熟化,这可能我回过头来想,可能文化大革命带给我们一个最大的恶果,我后来反思,中国为什么会成这个样子?一个是我昨天说的问题,你这样一来就把大家都按一个政治上的一个范例来操作一个业务的事情,这是一个问题。现在说的教育行政化指的是这个,不是指的管理。我们现在下面有些人把管理和行政混淆了,这是两个概念,绝对是两个概念。你要没管你全完,大家都是搞设计师的,你说设计师到底是胜在哪?我经常跟别人说其实你到了最后你的技术因素只在里面起到10%就不错了,你看你的企业运行,你想想这个东西很显而易见的。

回到这个主题,你既然参加了活动,这一定是一个互动的,一定是对你有好处的。我后来发现我毕业以后这么多年你真的是从专业领域里面学到的吗?其实不是,你都是在与人交往当中学到了别人的一些优点,发现这个人是这么做事的,那个人是那么做事的,我怎么在这么上面做不到呢?慢慢地你就不断地在学习。假如说我们当时十年前不进入清华大学,我根本达不到现在好多的思想境界,这是明摆着的,因为你接触的人不一样,好多人不是你的专业的,他完全不搞这个。设计师也是一样的,你到一定层面的时候你曾经很专业,那是纯职业、纯技术的,但是必须要到这个专业之外才能得到更高的取胜。如果我们深圳的设计师不一时到这一点的话,那么在未来的三十年的发展当中你肯定要落后于别人,就是文化发展发展快的那些地区你会落后于他们,绝对是这样的。包括我最近这些年的评奖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受以前这样的一个束缚,老是有各种圈子,包括我明天要去参加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的活动我也会重复讲,你不要再想到一个个人的狭小的圈子,我也研究整个中国的历史,其实每个人都很厉害,但是弄到一块大家互相掐,这个东西非常不好,都不能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所以我说我为什么不愿意讲一些技术的问题也是这样,因为我发现他不是一个技术问题,隐含的问题根本不是技术的问题。所以我谈文化也是这样的原因,像我们第一天来吃饭见到的韩总,你说那是技术问题吗?根本不是。当然他是有技术作支撑的,但是本质上不是一个技术的问题。我凭什么要给扎哈那么服务,换一个人他就那么去想了,为什么我少赚那么多的钱我要拿1千万给你做一个模型,都不是一个技术的问题,都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都是这样的,到最后技术问题退位到一个很次要的位置了,所以说我们做这个事应该眼光再放远一点,肯定是有收获的。

【何潇宁】我非常赞成郑老师的观点,你不能把自己圈住了,人跟人之间只有在交流当中人才能有进步,尤其是不同的领域、不同专业的,否则是越走越窄的。还是那一句话,我希望我们这十个人真的能够做到跟学校的老师去交流,跟学生去交流。你会发现不光从我们对面的这些老师身上会学到很多东西,你都应该可以从在座的学生当中可以看到他们的闪光点,甚至能够用到你自己的身上来,这是我上次参加“四校四导师”的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谢谢在座的老师,也谢谢同学们!

【张月】其实我非常同意郑老师的意见,刚才何潇宁把我想说的都已经说了,确实我是觉得前面提到的,比如昨天的设计师领奖的问题,我倒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一个角度可能是我们各位设计师因为在他手下的有很多的这种得力干将,这种荣誉的机会可能要给他们感受,因为设计是一个团队协作,领军人物肯定是我们在座的这些核心人物,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人会做出他自己的贡献,每一个成功的项目可能有很多人。我善意地想是基于一种荣誉让大家都去有一个机会去分享,可能是出于这种考虑。这可能也是一种中国人的理念,可能跟西方的强调个人意识主义不太一样。

刚才说到这个话题,设计师参与“四校四导师”的问题,刚才何潇宁说的意见我非常同意,我在想,其实人和人的交流你必须要有这种碰撞,我是觉得比如就像水、瀑布、浅滩或者是石头,有碰撞之后才能使浪花变得非常精彩、非常美丽,没有碰撞的可能是一个非常平缓的、静静的没有任何变化的,任何激烈的碰撞都一定会产生出精彩,当然精彩的大小这倒不一定。

还有一个问题可能我们平时各位老师和各位设计师自己的圈子也好,或者自己工作的范畴也好,他一定肯定是切磋的范围稍微有一点区别,所以说习惯性地会去对自己熟悉的范围内做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个时候他可能产生的观点或者是产生这些思考是不一样的,至少我自己觉得虽然每年学校各种各样的活动非常多,但是我觉得我们“四校四导师”的活动所产生的东西我觉得是非常不同的。

有几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像刚刚何潇宁老师说的那样,学生对老师的反馈,我觉得现在学校不是一个纯粹的教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复杂,我倒觉得更愿意用一个形象的东西来形容学校,就是他是一个酒窖,其实各种东西都融进去以后他会在里面发酵,这个发酵是所有参与到这个过程中的所有的元素都会共同地在这一个空间或者是这一个环境里面互相起作用。有时候你很难说谁对谁产生了什么影响,尤其是我觉得高等教育跟中学和小学教育他不一样,中学小学教育更多的成份是单向的,就是老师给学生的东西更多,或者主要是老师给学生的东西。但是高等教育我在学校做了这么多的工作,我觉得其实不一个传输的过程,其实是老师跟学生在一起共同发酵产生很多的想法。这里面我倒觉得,作为我来讲我非常愿意参与这样的活动,等于相当于在这个过程当中加入了其他的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元素,参与到我们这个“熔炉”当中。我觉得这里面的东西越多,他产生的东西可能就越有意思。

我记得前面看过一个法国吕克贝松拍的电影《家园》,他是一个环保的片子,他里面产生的想法我觉得非常意思,地球有各种各样的表面形态,有山川、冰、河流、海等等,但是每一种地形其实他自己的风格特色都非常鲜明、非常独特、非常单纯,只有一个地方是最复杂的,就是沼泽,沼泽是地球表面最复杂的,因为他是所有的地面运动比如造山运动、冰川运动、气象运动最终汇集到沼泽里面,沼泽是地球发面最说不清楚的一个地方,因为它把所有地球表面的元素汇集到一起,生命的产生也是在沼泽里面产生的,至今也说不清生命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因为这个太复杂了,沼泽是最复杂的,这是最有生命力的东西、最有活力的东西是在一个最说不清楚最复杂的环境里面产生的。其实我们也是一样的,我们把不同各种东西融汇在一起,大家在这里面都会有一个自己的收获。

【王明川】我来自台湾所以只能谈台湾的例子,不是很恰当,请大家见谅。我们的颁奖活动和整个一系列的活动做得蛮好的,我觉得是用心了。但是我觉得台湾的经验是参会跟颁奖会分开,意思就是说可能空间不是那么大的空间,也不是那么豪华的地方,在这个地方可以颁奖,但是这个纯颁奖可能只有一点小小的时间而已。大家会专注于这个活动,有交流可能是酒会的活动,大家比较轻松地交流,这是颁奖典礼。另外一个问题是,在之前就知道比如说在一个月前就知道你是获奖了,他时间可以调整,比如说主要设计师他的工作或者可以调整。比如说新闻已经发布了,金奖是哪些入围了,颁奖的典礼大家可以尽兴地交流一下。

“四校四导师”的活动,我们现在台湾也有类似的这个问题,学生有的是想像他没有个案的,所以学生做的东西是天马行空的,可以做得到做不到都不一定的,是有一点空间设计类的。另外一类是很务实把室内设计的环节或者把一些细节做好,所以我们学校也好或者是大家也好,我有一个建议给两个奖项,一个是建筑把外观改成一个没有基地的空间可以做,变成空间设计了的。还有一个比较务实的设计比较聚焦的,你的公共空间、商业空间、办公空间、住宅空间等等,他是有具体的地点、原来的建筑的,你怎么样改变他的外形或者是内部的部分,就是室内设计内的,各有奖项。在我们的教学上面也有困扰,学生会不满足现在的一般行业的指导,他会跳开,他希望能够比较学术化的或者是比较有专业想像的东西。

所以台湾的经验还是这样的问题,同样的问题出席率不代表本人一定会出席,但是比较来讲他事先知道的话,如果这个颁奖的晚会比较温馨或者互相有交流的,他会珍惜这个时间。现在的新晋设计师整个的项目也多可能比较忙,可能不一定在本地,他可能在各个都市里面在忙碌,我觉得可以谅解,但是以后可以更好地处理。还有一个是视频,不一定是各个老师都在这里,你需要在同一个时间的研讨会或者是论坛一起视频,可以之前传达,海外的也可以,国际的也可以,他可以通过网络一起传播上去,大家可以讨论出来的,我觉得整个大会还是办得很好,谢谢大家!

【赵庆祥】我补充一点,实际上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和日本的对比。日本是弹丸之地,他为什么能够出现这么多的大师,而在中国13亿人口,我们的大师是政府封的,社会不认可,国际不认可。什么原因呢?今年我读了一本书,我个人认为我找到了答案,日本的原研哉他写的一本书《设计中的设计》,我把这本书读了十遍,通过读这本书我跟这个设计师产生了共鸣,我发现中国不能出大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从49年解放之后接着我们进入了一个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把传统打掉了,接着又迅猛地进入了一个以经济为主导的“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经济改革开放把人们的思维颠倒混乱了,一下子无所适从。归根结底一句话:当下的设计师缺乏使命感。没有使命感很难成为大师,我读那本书感受到设计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原研哉在那本书里面谈到,当下日本很多从政客到社会活动家,面对邻国包括中国的喧嚣感觉到我们日本怎么这样呢,我们日本的经济应该怎么样超过他,中国在搞奥运会,在搞世博会,在搞亚运会,他认为日本当下的这些人不要为此跟着中国走,日本应该走一条属于日本民族自己的道路,应该冷静地看待我们周边的现象。他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定位,他就很难被世界所认同。

从这个角度上我感觉到设计师他真正解决问题,他解决的问题是国家的战略问题。另外他谈到日本的设计,他在书的最后有一段话,他说当下我们日本平面设计师的使命应该是什么,他说我们不仅要让日本的平面设计在世界的设计之林拥有一席之地,而且要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再次出发,让日本的设计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我认为在中国的当下设计师大家都在接项目,没有人去考虑这个问题,没有人去关注设计和室内设计出了什么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仅仅是设计师,各行各业任何一个职业,如果你没有使命感你是不受到社会尊重的,当你有了使命感就会得到人们的认同,有了使命感就会做更多有益于大众的事。设计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就是去小众化,去小众利益而照顾大众利益,比如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这些东西都是去小众化,服务更高的层面,站在更广阔的层面去考虑。从一个城市考虑得更高,从一个国家考虑得更高,从一个世界范围考虑人与自然、地球环境这些问题。

你的高度在哪里?你的视野在哪里?我相信你做的事就在哪里。如果你是一个卖快餐的你做的是卖快餐的事,因为你站的角度环境就是这样。如果你做大酒店的你会考虑更高的层面,我认为我们和有使命感的和有这种责任感的从业人员一定要呼吁这样的一个事情,要做一个有使命感的设计师,肩负起这种使命这种责任,不要去动不动养成浮夸的习惯,当他取得一定的成绩他就飘飘然所以然了,他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就考虑到个人的脸面、个人的荣誉,个人一些虚化的形式主义。这种形式主义归根结底是自己沉迷于自己不能自拔,当他一旦不能自拔的时候,表面上看他还是一个人甚至说还是一个设计师,但是更多的人会觉得这个人他不过是沉迷在自我之中而已,他已经迷失了方向。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我经常跟众多的设计师打交道,我发现很多的设计师认为自己很棒,但是他根本不知道外面的设计空间有多么庞大,别人的作品有多棒,别人的管理多么严谨。这个事情我希望我们通过“四校四导师”这个活动不仅是关注设计教育、关注设计人才,还要引领设计的方向,让我们更多的设计从业人员肩负起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四校四导师”这个活动他一定会受到更广泛层面的认可和尊重。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頁/共2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