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86军第344步兵师序列,并且在波尔多西侧的拉卡瑙担任防卫比斯科湾海岸线的海岸守备任务。整整一年多的时间,这个团在法国无所事事,直到1944年1月,第344步兵师奉命转移到巴特-加莱地区,第950团留在原地并转入第159预备役步兵师建制,继续执行防卫任务。2月10日,德国b集团军群司令埃尔温?隆美尔元帅视察了这个团,并允许印度军官和军士可以携带眷属,第950团的人员还被允许到巴黎等地参观,结果在盟军登陆之前他们的不少时间是在法国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度过的。战后的法国杂志《39—45》甚至刊登过印度士兵和德国空军女文职人员在法国鬼混的照片。 1944年诺曼底登陆后,第950团总算开始执行一点像样的战斗任务了,当时该团编制如下:团长为德国人克拉佩中校,下辖第一营(第1连-第4连、野战炮连,拥有4门75毫米fk235野炮);第二营(第5连-第8连);第三营(第9连-第12连、第13坦克驱逐连,拥有6门反坦克炮);团部还辖有第14炮兵连(6门火炮)和第15工兵连。鉴于法国抵抗组织活动日益频繁,波尔多的战斗日趋激烈,第950团团长克拉佩中校奉命参与了搜捕游击队的行动,7月,他们接到命令转移到德国国内,结果该团在波尔多的德津火车站登车时,遭到法国抵抗力量攻击,当场有40名印度士兵被击毙,另有290人投降。盟军军事法庭判决其中29人在参加对游击队的扫荡时犯有暴行,并在波阿第地区立即执行枪决。 1944年8月8日,第950团残部转归武装党卫军管辖,改名为"党卫军印度志愿军团",由党卫军少将海因茨?巴特林指挥。这支部队起先被希姆莱用于在德国国内进行反英宣传,直到1945年3月24日突然由不耐烦的希特勒下令停止。这支部队的司令巴特林少将也无法忍受这一职务带来的嘲笑,竟然在同年2月自愿调往正处于苏军包围下的克尔堡要塞,当得到批准之后他兴高采烈地赶赴包围圈,并最终在那里丧了命。 希特勒也为此事对希姆莱进行讥讽,他将印度部队称为"回转式祈祷器"。1945年3月23日,在党卫军内部会议上,这支部队提交的报告中称现有人员2300名、步枪1648支、手枪550把、冲锋枪420把、自动步枪220把、重机枪24挺、中型迫击炮20门、小口径榴弹炮4门、火炮6门、反坦克炮6门、军马700匹、大中型车辆87辆、运兵车和小车61辆以及摩托车5辆,并且还"自豪的"宣布"本部保存了完整的战斗力",当被问及原因时,则回答"因为我们没作过战"。"元首"不由得大发雷霆,命令将党卫军印度军团的所有重型装备都没收并配给党卫军"许曼沙"战斗
群(由被击溃的第18党卫装甲掷弹兵师残部改编)。 在第三帝国崩溃前夕,党卫军印度军团像一群没头苍蝇一样仓皇逃离德国中部,他们曾经计划翻越阿尔卑斯山逃亡到瑞士,但并没有实现,最终只好向美军和法军投降,这支臭名昭著的部队从此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钱德拉?鲍斯在战后面临审判,他企图搭乘飞机前往苏联请求政治避难,结果因飞机失事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