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撞――低空飞行的严重隐患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鸟撞――低空飞行的严重隐患

世界各国空军和民航都把预防事故保证飞行安全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事故与教训》专栏将向读者介绍世界各国空军和民航发生的各类事故及其原因。欢迎本刊读者、特别是飞行员同志们来稿。可以谈发生事故的教训,也可以结合实例谈保证飞行安全的经验。来稿要求事实准确,分析有科学依据。 人们常用鸡蛋碰石头这句话来形象比喻双方力量悬殊,弱者对强方不可能构成威胁。但世间的事情也有例外。 1987年9月27日,美国空军一架空重80吨、装备现代化的B-1B型战略轰炸机,正在距地面180余米的高度上进行低空飞行训练,猝不及防,一只体重不到10公斤、只及飞机重量八千分之一的鹈鹕撞在了3号发动机吊舱上方偏左的机身处,击穿整流包皮,打断导线和一些导管,造成飞机起火,操纵失灵,坠地撞毁,6名飞行员3人身亡。一枚小小的“鸡蛋”,将一个庞然大物碰得粉碎,这就是世界空军史上震惊一时的鸟撞战略轰炸机事故。 由于低空飞行可以利用地形地物的隐蔽,避开雷达的警戒,地面、空中都不易发现,就是俯视能力先进的战斗机也难于捕捉,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生存能力,达成对目标袭击的突然性。因此,低空飞行战术在现代作战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近些年来,许多国家空军加强了低空飞行训练。与此同时,鸟撞飞机的事故也频繁发生。据国外有关方面的统计,1985年至1987年的3年时间里,英国空军遭遇鸟撞2130余次,平均每年710次之多,造成一般事故将近80起。美国空军在此3年内共发生鸟撞8040多次,平均每年2680余次,1986年多达2765次,鸟撞万时率①为7左右。鸟撞造成的一等事故②,1986年为2起,1987年为3起;鸟撞事故造成的损失,仅1987年就达2.4亿多美元。我国空军近些年来,鸟撞事故也时有发生,出现过险些酿成严重飞行事故的事例。鸟撞给飞行安全带来的严重危害和隐患,引起了许多国家空军的高度重视,有的还成立了空军鸟撞事故预防小组,专门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任何事物都有端倪可察,有规律可寻。鸟撞事故有它一定的偶然性,也有它的必然性。根据数字统计研究表明,鸟撞事故的次数,在一定的情况下,呈现出规律性:从鸟撞击飞机的部位看,风挡、座舱盖、发动机、整流罩、机翼、机头等处最多,占70%以上,其中又以风挡和座舱盖突出,占21%。从不同的飞行高度发生鸟撞的情况看,3000英尺(914米)以下遭鸟撞的次数最多,占95%以上,其中500英尺(152米)以下最为集中,占将近60%。这是因为大部分鸟都是在近于地面的高度活动。从飞行区域或阶段发生鸟撞的情况看,机场附近和低空航线上次数最多,约占74%,其中在机场附近发生的次数几乎占一半。这是因为机场附近飞机密度大,飞行高度低,飞行活动多而且时间较长的缘故。从一年四季和各个月份发生鸟撞的情况看,春、秋两季和9、10两个月的次数比较集中,秋季的次数占全年的35%,9、10两个月的次数占全年的25%。这主要是,一方面鸟类经过春、夏季的繁衍,数量大为增加,达到了高峰;另一方面,春、秋两季一般是鸟类的迁移期,活动多。从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发生鸟撞的情况看,主要是在白天,约占70%;夜间的比例也不小,但大多数是发生在鸟的迁移期。黎明和黄昏,多数鸟类都很活跃,也容易发生鸟撞。但由于在这两个时间飞行训练往往不多,故实际发生鸟撞的事故比较少。从各型飞机发生鸟撞的情况看,战斗机、运输机较多,都在30%以上。因为战斗机速度快,运输机面积大,相对来说与鸟相撞的可能性更多些。 了解了鸟撞的一些规律和特点,就可以找到防止鸟撞的一些办法。一是要注意掌握飞行区域内鸟类集聚和迁移活动的一般情况,对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发生的危险性大,做到心中有数。如美国,其空军鸟撞预防小组已制作出了鸟类数量及活动的数据模型,专门为飞行部队提供这方面的咨询资料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