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权的群体,但这种特权是哥萨克以为沙皇效力为前提,以生命及和平生活为代价的。
到20世纪初形成了顿河、库班、捷尔斯克、奥伦堡、谢米列臣、阿斯特拉罕、乌拉尔、后贝加尔、西伯利亚、乌苏里和阿穆尔等11个主要军事分支,此外还有建于1917年的叶尼塞哥萨克军和雅库特哥萨克军等若干较小的军事分支。
哥萨克这支在内忧外患中拚杀出来的骁勇之师在沙俄统治者的扶持和利用下,在西起黑海、亚速海,东至黑龙江、太平洋,横贯欧亚大陆一万余公里的广袤疆土上迅速拓展着,到20世纪初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5300万俄亩土地(约合5780万公顷),440万哥萨克,辖区总人口超过1000万的庞大的军事集团。
独具特色的军事体制
俄罗斯地域广阔,分散在各地活动的哥萨克没有统一的指挥机构,各地哥萨克军首领,即阿达曼是该军及其统辖的哥萨克军事州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州下辖若干村镇,其最高首长也叫阿达曼,经由村民选举产生,约每三年选举一次。
哥萨克军大致分为两类:一是野战军,其主要任务是戍边和对外征战;二是内卫军,担任警卫和维持地方治安。其基本建制有团、营和百人队(相当于连),团的编制约600-900人。在长期的征战中,哥萨克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平战结合体制。村民们平时从事各种生产活动,一有战事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出征者自备武器、马匹和干粮。每个哥萨克的服役年限大约20年左右,如顿河哥萨克最初规定30年,1875年减为20年,1909年后又减为18年。哥萨克的男人实际上从15岁就开始了军事训练,但正式服役要从18岁算起:3年预备序列,12年作战序列和3年后备序列,36岁退役后转为民兵。
血雨腥风铸就的虎胆雄师
一部哥萨克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哥萨克人从最初的成群结伙、打家掠舍到后来的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在其五、六百年的发展史中,战事几乎没有间断过。例如,顿河哥萨克从1552年参加伊凡四世夺取喀山战役到1920年作为军事组织被解散的368年间,仅大规模的战争战役就参加了24次,平均每15.3年一次,其中最长的一次战争打了26年。
哥萨克参加了从18世纪-20世纪前半期俄国和苏联的所有战争,如彼得大帝发动的俄瑞北方战争、亚速海远征、克里米亚远征、波斯远征,两次俄波战争,六次俄土战争,仅20世纪头20年它就参加了三次战争,即俄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
哥萨克之所以在腥风血雨的征战中所向披靡,是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他们一样只为战斗而生,这支用血肉之躯铸就的钢铁之师总是在最关键的战役中赢得关键性的胜利。他们以自己的鲜血、生命、勇敢和智慧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沙皇曾赐予其担任御林军的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