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阿提拉的事业达到顶峰,帝国东起咸海,西至大西洋东岸,北到波罗的海,南抵多瑙河,地域之大,种族之多,超过之前的任何一个帝国。
公元 453年,罗马围困战之后的第二年,阿提拉又娶了一个美丽的妻子,她是一个日耳曼人,名字唤作伊笛可。新婚第二天,侍者见到新房久无动静,便破门而入,才发现阿提拉已倒在血泊里,他的新婚妻子正在一旁哭泣。这个自诩”上帝之鞭“的匈奴人,蒙受上帝的召见,升天了。
当他的侍从和战士发现他的死讯后,都剪下自己的一撮头发,并用利剑划破脸颊,来哀悼他的辞世。然而匈奴人没有哭泣,他们相信”最伟大的战士是不应以女性的哀号和泪水,而是以战士的鲜血来哀悼的。“在阿提拉的葬礼上,匈奴人的骑士们排着队,围绕着存放阿提拉遗体的大型丝绸天幕不停地转圈,向他们最伟大的领袖唱着丧歌。葬礼完结后,他们便依照传统,在阿提拉的坟墓前狂歌痛饮。
阿拉堤死后,他的经历被演化作不同的传奇。拉丁人、日耳曼人、冰岛人、匈牙利人,都把他放进本民族的传说里,加以赞颂和歌唱。
他一生占有过无数女人,也生下无数的儿子。这些儿子们个个野心勃勃,都想成为匈奴人乃至欧洲的王。帝国在他们的争斗之下,轰然倒塌了。那些心怀不满的日耳曼人,也因阿提拉的逝世,得以释放他们自己的野心,阿提拉曾经最宠爱的吉匹特人和东哥特人,率先起来反抗匈奴的统治。
公元454年,分崩离析的匈奴帝国,和日耳曼人的叛军,在匈牙利平原的内德尔河畔发生激战,结果匈奴人损兵数千,包括阿提拉的长子。
此后,匈奴人的威力便永远地消分了,他们被迫离开匈牙利平原,回到喀尔巴阡山以东,回到南俄罗斯草原,回到他们的同族当中。当然,也有一部分匈奴人,无法忘记阿提拉时代的荣光,他们分散成小队,在匈牙利平原上徘徊。一部分跟着阿提拉最钟爱的幼子尔内克,占据着多瑙河口以南的地方。另外两个王子恩内泽尔和乌尔清达尔占领着东罗马的德西亚省。他们在东罗马的眼里,已经没有多少危险性。东罗马朝廷谅解了他们,并允许他们以”同盟者“的资格,定居在过去数十年饱受战乱、人丁稀少的地方。
阿提拉死后八年,他的一个儿子邓昔力克,为了恢复父亲的荣光,开始向西进行冒险的征伐。他率领队伍沿多瑙河前进,目标锁定巴诺尼亚的东哥特人。双方相持数年之久 ,直到 468年他们才渡过多瑙河南下,开始进犯东罗马帝国。不过这一次他们失败了。阿提拉这位颇具雄心的儿子和匈奴帝国复兴最后的希望,一起埋葬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