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潜艇到造航母 折射60年海军装备发展历程(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954年4月,我国在前苏联的帮助下,在江南造船厂首次装配制造新一代03型潜艇,与苏式老潜艇相比,03型潜艇在许多技术上都做了重大改进。毛主席视察的就是这艘潜艇。

1956年3月26日,我国建造的第一艘03型潜艇下水,舷号“115”。1957年10月,该潜艇加入了共和国海军的舰艇战斗序列中,交付海军使用,并被命名为“新中国15号”。

通过苏式潜艇的仿制和国产化,使中国造船工业水平和海军潜艇部队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造船技术工人,为下一步自行研制新型潜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69年10月,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常规动力攻击潜艇开工建造,1971年7月下水,1974年4月交付海军潜艇部队使用。这标志着中国常规动力潜艇由转让制造、仿制生产走向自行设计研制的阶段。

第一艘核潜艇——从研究玩具到完全自主设计研制宋连琪亲身参与了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建造过程。在他叙述下,一段段尘封的记忆渐渐清晰。

1960年,宋连琪考入大连海军工程学院学习潜艇设计建造专业。7年后,他被分配到北京海军装备部工作。

海军装备部一位领导对他说:“在辽宁葫芦岛,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即将上马,这对年轻人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但是条件非常艰苦,你愿不愿意去?”

“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不久后,宋连琪到了造船厂,担任军代表,负责对第一艘核潜艇的检验和验收。这时,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正在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其实,早在10年前,年轻的共和国就决定要研制自己的核潜艇了。

1958年6月,主持国防工业科研工作的聂荣臻元帅亲笔起草了一份绝密报告:《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很快,毛泽东主席便批准了这份报告。在聂荣臻的主持下,中国开始了研制核潜艇的艰难历程。1959年9月30日,赫鲁晓夫来到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庆典。毛泽东向他客气地提出希望帮助中国研制核潜艇。他傲慢地说:“核潜艇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你们搞不了!”

毛泽东冷冷地回答了赫鲁晓夫:“核潜艇研制,我们自己试!”

不久,一句名言便传遍了全国——“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毛泽东掷地有声。

“然而,当时的核潜艇设计完全是‘纸上谈兵’。就是白纸一张,什么也没有。”宋连琪说。

核潜艇技术工艺复杂。据统计,建造第一艘核潜艇的材料有1300多个规格品种,装艇设备、仪表和附件有2600多项、4.6万多台件,电缆300多种、总长达90余公里,管材270多种、总长30余公里。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頁/共7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