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野战军如潮水般追击廖耀湘的“西进兵团” 图片来源:《世界军事》
辽西会战的关键节点
26日凌晨4时,6纵16师的前卫46团通过北宁线时,与敌新3军的先头部队遭遇。46团迅速发起猛攻,占领了姚家窝棚,全歼新3军一个营。
6纵副司令员兼16师师长李作鹏,率领前指随46团前卫营前进。前面战斗打响后,李作鹏判断遇到了敌人主力,便命令部队停止前进,迅速查明情况。半个世纪后,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记者、作家吴东峰采访李作鹏,问他何以知是敌主力部队?李作鹏笑道:“枪一响便知,杂牌部队没有这么猛烈的枪炮声!”
情况很快查明。16师骑兵侦察连捉到一条大鱼--一位化装逃跑的敌少将参议。这位高级俘虏供称:廖耀湘原向营口撤退,遇到解放军的阻击,遂改令全军向沈阳转进,前卫新3军已经到了这里。此时16师所处的位置,正挡在廖耀湘东退的必经之路,只要守住脚下这片地区,就可以堵死廖兵团的逃路。但是,任务的艰巨性也是可以想象的:这时6纵只有2个师的兵力,而且仓促组织防御,来不及构筑完整的阵地;当面是蒋介石的头号精锐兵团,拥有12个美械化师。在这样悬殊的力量对比下,敢不敢迎击廖耀湘兵团,是对指挥官胆魄和意志的考验。
李作鹏毫不犹豫就下达了两条命令:“向总部报告。准备战斗!”
在定下决心后,16师的领导们拿出地图查看,研究如何切断敌人退路。这时,那位少将参议一心立功赎罪,在旁边认真给他们充当参谋:“要让他们不能回沈阳,建议贵军除堵住姜家屯这条路外,还必须堵住半拉门那条路。”这位“高参”的建议立即被采纳,16师派遣第二梯队前去抢占阵地,堵住了试图从该方向逃窜的敌军。
上午9时,6纵首长到达16师指挥所,李作鹏汇报了自己的决心和部署。黄永胜等均表示同意。这时来不及请示总部,纵队司令员黄永胜、政委赖传珠、副司令李作鹏作出决定:打到最后一兵一卒也不放跑廖耀湘。黄永胜斩钉截铁地说:“我的指挥位置就在这里。我就准备死在这里!”
6纵这支从井冈山走下来的部队,继承了叶挺独立团的“铁军”风格,从不向任何强敌低头。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3师7旅19团4连的官兵,为掩护主力部队和地方机关转移,在刘老庄与千余名日伪军激战数日,最后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用刺刀与敌人血战到底,全连82名勇士全部牺牲,无一人向敌寇投降。朱总司令称赞此战为“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当年守刘老庄的官兵,面对十余倍的强敌尚且不惧,如今6纵有数万精兵,武器装备也远非当年可比。新1军和新6军一向是6纵的老对手,现在好不容易堵住了他们,岂能再让他们跑回沈阳去!全纵队上下都抱定了决心,要与廖耀湘在这里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