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地雷战”中神奇地雷:出自清华师生之手(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共地下党通过曲折的关系找到了熊大缜,介绍了冀中根据地的情况。熊大缜考虑之后,告诉老师,不去昆明了,到冀中根据地参加抗日。叶企孙教授一直特别器重熊大缜,非常支持他的决定。他对熊大缜说:“你放心去吧,我暂时不离开这里。你到那里之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及时告诉我。”

1938年3月,熊大缜到根据地后,先是在军区修械所当技术员,后调任印刷所所长。他突出的才干和能力,深得吕正操司令员赏识,不久即被任命为军区供给部部长。

熊大缜上任后立即筹建技术研究社,开展烈性炸药、地雷和雷管等的研制工作,这项工作主要是为了炸毁从北平到沧州、从北平到石家庄的铁路,以切断日军的大动脉。同时,他还研制短波通讯工具,因为敌人大举进攻冀中抗日根据地时,原有的有线电话将无法保证通讯的畅通。要完成以上的研制工作,需要购买大量材料,需要一批技术人员。

1938年5月,熊大缜派人去天津找到叶企孙教授,提出对各种化学、金属以及军需材料的需求。叶企孙教授听到后,二话不说,立即着手通过多种渠道张罗资金,寻找各种关系,购买了制备雷管需用的化学原料和铜壳、制备电雷管需用的铂丝和控制爆炸用的电动起爆器等各种军需材料,并冒着极大危险帮忙把这些军需材料运进冀中抗日根据地。他还为熊大缜介绍了十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成为技术研究社的主要研制人才。

树立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叶企孙教授铜像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頁/共3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