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苏联试爆了本国第一枚原子弹,苏美的核平衡自此确立,兵不血刃的“冷战”悄然来临。不久前,俄罗斯《消息报》披露了一些关于德国专家参与苏联原子弹研制的鲜为人知的内情。
在战败的德国网罗人才
1945年,在苏军占领的德国,一队上校军官打扮的人开始四处搜寻德国专家。虽然他们身着苏军制服,其实是一群乔装改扮的物理学家,他们就是后来的苏联科学院院士阿尔齐莫维奇等人。此次秘密行动的规格极高,带队的是内务人民委员部第一副委员,他们所到之处一路绿灯。
除了收罗德国科学家外,这支特殊队伍还获得了200吨金属铀,负责苏联原子弹研制的领头人库尔恰托夫后来承认,仅这一项收获就使苏联原子弹研制时间缩短了一年到一年半。尽管如此,更多的德国铀还是被美国人弄走了,还包括以德国原子弹计划负责人、诺贝尔奖得主海森堡为首的大批专家。
为了提高苏联的技术能力,苏联还广泛网罗各类熟练技术工人,包括修理工、电工、工艺玻璃吹制工等等。有关部门还在战俘营里遍寻人才,后来的东德科学院院士、副院长施泰恩贝格就是在战俘营里被发现的。据说,在苏联从事核项目的相关德籍专家多达7000人,另有3000人专门从事导弹研制。
一列列满载德国仪器设备的专列驶向苏联,带走了德国4个回旋加速器中的3个。火车运走的设备种类繁多,有强力磁铁、电子显微镜、示波器、高压变压器和各种高精密仪器。1945年,大批德国科学家自愿或被强制送到苏联,参与了核项目的研究,其中最大一批被带到了阿布哈兹首府苏呼米,被安置到了当地的豪华庄园。当时,贝利亚以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的身份主持核导弹武器的研制工作,选中这里,也许是因为这些地方离他的出生地不远。
贝利亚亲自给德科学家打气
1945年某日,贝利亚找希特勒的前科学顾问彼得?蒂森谈话。这位曾经的德国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对贝利亚说:“我年事已高,还能有什么用处?就原子弹而言,我已经是一堆废墟了。”贝利亚并不介意对方的冷淡,继续打气说:“就算您是堆废墟,也一定不同凡响。开始工作吧,我们会帮助您的。”
冯?阿登纳男爵有600多项专利发明,在德国是如雷贯耳的人物,就如美国的爱迪生,他后来成了苏联科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在克里姆林宫接见阿登纳男爵时,贝利亚满怀期待地对他说:“苏联政府希望,由你们研究所开始我国原子弹的研制。”阿登纳在10秒钟后作出了回答,这似乎是他一生中最长的回答,因为他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答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