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据时期,厂内聘有大批日本技术人员,监督指导,约占全厂人数1/10。厂内中国工人,则长期采用消极怠工的方式,抵抗日军,当时称之为『磨洋工』。光复后留任的日籍技术人员(留用制造火药的工程师6人)反映,日伪期中国工人的效率极低,与光复后大不相同。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进入兵工厂,土匪般的将最优良机器运走两千四百部,后又将厂交给中共,又被共军运走六七十部。材料亦被搬运一空。苏军并将孤家子无烟药厂炸毁,20余年建设,几近毁于一旦。
1946年3月18日,兵工署东北区接收委员会接收,赶制械弹,招集旧有员工,整理机器,逐步复工。7月7日全厂各部,全部复工。11月9日,成立兵工署第90工厂。由陈修和担任总厂长。
每月生产新造79步枪及改造日式99式77步枪为79口径步枪2,000至3,000枝。
日本投降后,国军从驻华日军手中接收了为数不少的轻重武器,1946年就处理了40余万件轻武器。由兵工署的文件来看,许多武器经整理后,直接交给警卫部队,守备队等二线部队。其它的重新改制为79口径,供战列部队使用,包括38式步枪,99式步枪,92重机枪等。步枪改制主要由21厂及90厂负责。
1947年成立辽阳,文官屯及抚顺三个分厂。试制成功美式M1四五冲锋枪,又试造M3四五冲锋枪。上半年,生产步枪8,500枝,改制步枪为79口径9,000枝,轻机枪300梃,65枪弹680万发,77枪弹170万发,79枪弹350万发,45枪弹1,250万发,装甲车7辆等。
下半年预计生产步枪15,500枝,36式冲锋枪6,000枝,并开始生产捷克式轻机枪, 每月100梃。
M3冲锋枪是美国在二次大战中用两个月时间研发成功,在1942年12月定型。其肇因是为了要代替昂贵而又不易生产的M1(汤姆生Thompson)冲锋枪。设计上着重于量产容易, 构造简单可靠,价格低廉,大量使用板金零件。在美国是由通用汽车等擅于板金技术的民间公司投入生产,在1944年时,每周可以生产8,000枝。90厂对于生产板金零件已有经验及设备,因此适于生产此种武器。
1948年9月12日,中共解放军发动辽渖战役。11月2日完全占领沈阳。90厂所有设备未及撤出。据说国军事后曾派飞机轰炸兵工厂, 但无甚损失。
1948年12月之后,90厂即不再出现于兵工署生产报告中。
中共于1945年10月14日成立东北局军工部。1948年12月2日军工部报告接收沈阳兵工厂,接收可用母机2,357部,可用专门机器932部,可用杂机677部。专门机器为东北军工部全部,其它机器占总数一半以上。已报到人员11,389名。原生产能力每月步枪1,000枝,改造步枪2,000枝,美式冲锋枪500枝,79轻机枪100枝。
东北局军工部计划于1949年生产步枪36,000枝,轻机枪1,000枝,88式俄式转盘枪500枝,试造卡宾枪500枝。沈阳兵工厂为当时中共最大的枪枝生产中心,其余华东 西北各厂无此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