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人性的印度宗教:
古印度另一种宗教耆那教,其教主摩诃波罗多(意谓“大雄”,约公元前540—前467年),古名瓦陀马纳。他出生于非雅利安人的刹帝利家庭,相传30岁出家,经13年苦修,大悟而成为“胜者”(Jina耆那,即“摩诃波罗多”,也即大雄)。所谓耆那教就是“胜者之教”。其教义的第一戒是“不杀生”,即非暴力主义。这一教义也是佛教和以后印度教的教义,对印度人影响深远。第二戒是“不妄语”,即不说谎话。因此耆那教徒从事商业和金融业,颇受人信赖。如今,大约还有100万耆那教教徒居住在西印度(古吉拉特)。
古印度宗教对世界产生影响的是佛教。佛教的鼻祖是佛陀,姓乔达摩名悉达多(Gutama Siddhartha)。佛陀所属的释迦族是蒙古利亚人种,在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作为释迦族净饭王太子的释加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其生卒年一般认为是公元前565—前486年,大致与中国的孔子同时。佛陀生前以口头传教,他的教义由以后的门徒记述了下来。其基本教义集中阐述“空”“苦”二字,即世界是一切皆空,人生是苦海无边。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最高的无苦境界,以永远摆脱生死轮回的痛苦。
以人性论,人们很难理解耆那教――佛教的教义,实际上后来的印度人已经不信佛教了,而佛教传到亚洲其它地区的时候,已经和当地的文化融合,也完全不同于原来的教义了。
人们当然应该问:为什么佛教对于人生的现世如此漠视?为什么佛教对于现实人们有如此冷酷的约束?
只有非常的灾难才能产生佛教这样漠视人生的宗教,那么这个灾难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应该确认,佛教是古印度史前文明灭亡的产物。
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写到:
“我们也无法弄清继印度河文明之后出现的印度文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以前的印度政治史没有留下什么记录,佛陀乔答摩·悉达多在世期间(约为公元前567-前487年间),这段历史的记载是附加在对佛陀生平的记载中的;而且这种记载在一定程度上与传说混在了一起。从印度河文明的衰落到佛陀的悟道成佛可能有1000年之久。能够说明这段历史的只有一些凤毛麟角的文物。这1000年印度世俗历史的考古学证据仅限于一些年代不同、时断时续的陶器碎片。”
其二,佛教的产生与一场毁灭性的大灾难有关。
汤因比描述了阿育王的忏悔,当然佛教在阿育王之前就存在了,从阿育王的事变看,佛教只能是大灾难的产物。汤因比这样描写阿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