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
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
同志啊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
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
多少次坐在火车上,耳旁总是会响起这首多少年前的歌曲,飞驰的列车,仿佛并未带走当年筑路的军队。铁道兵――这是一个承载着光荣与梦想,令多少人魂牵梦绕的番号。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一、横空出世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作为日本长期经营的战略后方,资源丰富的东北大地上,日本殖民者出于开发资源的需要,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构筑了一张以 中东铁路 为轴线的铁路网。八年的抗战,终于在1945年迎来了全面胜利。林彪率领的东北人民自治军(后称东北民主联军、 东北野战军 )进入东北,准备接管被苏联解放的满洲地区。维护铁路的安全,固然成为当时中共军队的一大重任。1946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司令部成立,开始担负保卫和修复东北铁路干线的任务。
1948年7月5日,东北局和东北军区决定,以护路军为基础,扩编组建东北 人民解放军 铁道纵队。从此,铁道兵作为工程 技术兵 种,进入了解放军的战斗序列。1949年5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四野铁道纵队扩编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 铁道兵团,军委铁道部部长滕代远任司令员兼政委。
1954年2月28日,中央 军委主席 毛泽东签署命令,任命王震为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3月5日,铁道兵司令部成立,下辖10个师、1个独立团,兵力达10万余人。铁道兵――这个年轻的兵种,开始以正规化的序列,开赴祖国的大江南北。
1956年9月1日,铁道兵第一军成立。由于第二军在筹建过程中的1957年,国防部下达命令撤消铁道兵第二军建制。第一军成为铁道兵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军的建制单位。
二、沙场首功
1950年6月25日, 朝鲜战争 爆发。同年11月,铁道兵团开赴朝鲜战场,担负工程保障任务。
在 美国 立体式的打击下,铁路的保卫和修复,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铁道兵团入朝时的1300辆卡车,20天就被飞机炸掉一半,在整个战争期间,平均每7米铁路就落弹一枚。铁道兵不仅顶着飞机修路,还要克服后勤难以补给的困难,1951年朝鲜遭遇十年未遇的洪水,更是雪上加霜。
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铁道兵团倒下了无数人,却依然在铁路线上奋战。 美国 空军发言人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慨:“在差不多一年来, 美国 、南非、 澳大利亚 和其他盟国飞机一直在轰炸共产党的运输系统,但 北朝鲜 仍有火车在行驶。……坦率地讲,我们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坚强的建筑铁路的人。”
铁道兵在朝鲜三千里锦绣江山,立下首功。
三、血洒邻邦
或许美国人对铁道兵意犹未尽,10余年后的1965年,铁道兵再次领命出国,奔赴 越南战场 。1965年4月18日,总参谋部发布命令,以铁道兵二师、十三师为基础,配备高炮团,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工程队”,进入北越担负防空保路和修复任务。
在两年多的反轰炸抢修斗争中,铁道兵战士再续朝鲜战场上的辉煌,北越铁路通车天数为整个战争期间的86.3%,铁道兵配属的防空部队还击落击伤美军飞机数百架,俘获飞行员8名。越南共产党领袖胡志明曾深情地赞扬中国铁道兵:“你们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援助越南人民打美帝,我代表越南人民感谢你们,感谢毛主席!”越南政府评价说:“你们以排山倒海的彻底革命精神,冲破一切困难,给我们开出了一条胜利的道路。”
四、屡建功勋
“离别了天山千里雪,
但见那东海呀万顷浪
……”
这是铁道兵转战南北最真实的写照,那每一片河山,都曾留下铁道兵深深的足迹。
解放初期的中国,百废待兴。铁路,作为国家的经济命脉,必须走在大规模建设的前列。
鹰厦铁路―― 朝鲜战争 结束后,铁道兵兴建的第一条铁路。作为解放台湾的战略准备,这条铁路线最先排上了日程。从江西鹰潭到福建厦门,穿越武夷山和戴云山,沿富屯溪、沙溪、九龙江,直达厦门岛,全长697公里。当时的厦门,还是一座孤岛,在日光岩上已能清晰地看到 国民党 控制的金门、大担、二担三个岛屿,战略位置非常前出,是解放军进攻台湾的最前沿阵地。铁路达岛,就必须填海,在依靠人拉肩抗的年代,可以想象铁道兵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不仅如此,面对近在咫尺的金门,还必须时刻防备对面的袭扰。“拖着大炮修铁路”,绝非笑谈!1956年12月,经过22个月的奋战,厦门人第一次在家门口看到了铁路。
成昆铁路――在 联合国 总部,有一幅铁路雕塑,与美国的月球陨石、苏联的人造卫星并列,那是中国送给 联合国 的第一件礼物。这个雕塑的原型,便是1970年通车的成昆铁路。在西南地区,修建铁路要克服的困难,比在厦门的填海要大上很多倍。这里崇山峻岭,河流湍急,铁道兵遇山开路,遇水架桥。不仅如此,从成都到昆明的1100公里铁路,有500多公里位于地震烈度7至9度地区,其中通过8度和9度地震区长度有200公里。铁道兵经过长达11000公里的测绘线,采用了7处盘山展线,13跨牛日河,8跨安宁河,49次跨过龙川江,以此克服巨大的地形高差和绕避重大不良地质地段。建成后的成昆铁路,修建各种桥梁991座,总延长92.7公里,占线路长度的8.5%;隧道427座,总延长341公里,占线路长度的31.5%;桥梁、隧道总延长达433.7公里,占线路长度的40%,除成都、昆明外,共设122个车站,其中有42个建在桥梁上或隧道内。
“劈高山填大海,
锦绣山河铺上了铁路网,
今天汗水洒下地,
明朝那个鲜花齐开放。
……”
五、光辉永在
随着解放军的大规模裁军,铁道兵作为工程 技术兵 种,去留问题经过中央的几番讨论,最终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铁道兵建制撤消,一支军队,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经过几次裁撤和归并,1982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了撤消铁道兵建制、铁道兵集体转业划入铁道部的命令。
1984年1月1日,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铁道兵指挥部改为铁道部工程指挥部,铁道兵各师分别改称铁道部各工程局。从此,铁道兵在解放军序列中消失,但铁道兵的功绩,却永远留在解放军和共和国的史册上。
共和国不会忘记,那些携枪拖炮的筑路大军,挥锹搬石的场景,那漫长的铁路线,是他们永远的丰碑!
附:铁道兵今安在?
铁道兵第一师 1948年7月组建,1950年11月参加 抗美援朝 ,1953年11月回国。 1950年8月正式成立,辖第1、第11桥梁团和第21线路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一师,辖3个团。1954年6月整编后辖5个团。1979年7月,修建襄渝铁路。1981年5月迁往山东兖州,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1工程局。1999年更名为中铁第11工程局,即中铁十一局集团。
铁道兵第二师 前身为回民支队,1951年5月参加 抗美援朝 ,1954年9月回国。1950年8月正式成立,辖第2、第12桥梁团和第22线路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二师,辖3个团。1954年6月整编后辖5个团。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2工程局,即中铁十二局集团。
铁道兵第三师 前身为1948年8月成立的东北铁道纵队,1951年2月参加 抗美援朝 ,1953年11月回国。1950年8月正式成立,辖第3、第13桥梁团和第23线路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三师,辖3个团。1954年6月整编后辖5个团。1984年1月改名铁道部第13工程局,2000年归属中央企业工委序列,更名中铁13局;2001年改制成立中铁十三局集团。
铁道兵第四师 1951年6月以直属桥梁团为基础组建下辖第4、第14桥梁团和第24线路团,1953年11月回国。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四师,辖3个团。1954年6月整编后辖5个团。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4工程局。1999年12月变更为中铁14局,即中铁十四局集团。
铁道兵第五师 前身为步兵第19师,1953年1月整编为 志愿军 铁道工程第五师,辖3个团,1954年3月回国。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五师,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后辖5个团。1957年,修筑贵昆铁路。1981年铁道兵部队进行精简整编,第六师与第五师合并为铁道兵第五师。1984年1月,铁道兵第五师与第六师合并改编为铁道部第15工程局,即中铁十五局集团。
铁道兵第六师 1952年5月在贵州成立,由第49师第146团、第50师第150团、第51师第152团合编,从遵义、独山、镇远三个军分区抽调人员组成师部。1953年1月,以铁道工程第六师为基础整编为 志愿军 铁道工程第六师,辖3个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六师,1954年4月回国。1954年6月整编后辖5个团。1958年7月,修建贵昆铁路贵阳至树合段。1964年11月再次参加贵昆线建设。1968年夏,修建襄渝铁路。1978年6月1日撤离,改建为成都铁路工程局,即中铁八局集团。1981年铁道兵部队进行精简整编,第六师番号撤消,与铁道兵第五师合并改编为铁道部第15工程局,即中铁十五局集团。
铁道兵第七师 1952年在苏州寒山寺组建,由第96师与第86师合编。1953年1月以铁道工程第七师为基础整编为 志愿军 铁道工程第七师,辖3个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七师。1953年11月回国。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后辖5个团。1964年9月28日进驻贵州水城,修建贵昆线水城至树舍段。1976年6月进驻青海格尔木,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7工程局并迁往山西太原,2000年归属中央企业工委序列,2001年9月16日成立中铁十七局集团。
铁道兵第八师 1958年10月,铁道兵第一军军部撤消后,以军部和独立桥梁团为基础,组建铁道兵第八师,辖5个团。1965年,修建成昆铁路。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8工程局。2001年8月改制为中铁十八局集团。
铁道兵第九师 1953年1月,以铁道工程第九师为基础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九师,辖3个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九师。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后辖5个团。1955年2月回国。1973年,修建沙(河)通(辽)铁路。1984年1月1日改编为铁道部第19工程局。2000年9月归属中央企业工委序列,现为中铁十九局集团。
铁道兵第十师 1953年1月成立,由农业建设第3师(前身为警备第五旅、步兵第101师兼烟台警备司令部)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辖3个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十师。1953年11月回国。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后辖5个团。1984年1月,铁道兵第十师改为铁道部第20工程局,即中铁二十局集团。
铁道兵第十一师 1953年1月,以农建第五师为基础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一师,辖3个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十一师,1954年6月回国。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后辖5个团。1981年,第十三师与第十一师合并为第十一师。1984年1月改称铁道部第16工程局,1999年12月改称中铁第16工程局,即中铁十六局集团。
铁道兵第十二师 1964年9月,铁道兵扩编并组建第十二师,辖5个团,参加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建设。1975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将铁道兵担负北京地铁施工的队伍及施工任务移交北京市领导,铁道兵第十二师改为基建工程兵,现为北京城建集团。
铁道兵第十三师 1964年9月,铁道兵扩编并组建第十三师,辖5个团。1973年5月进驻北京密云,1979年7月撤出。1981年铁道兵部队进行精简整编,第十三师番号撤消。
铁道兵第十四师 1965年7月组建,辖5个团。1981年铁道兵部队进行精简整编,第十四师师部移交 沈阳军区 ,部队合编到铁道兵第八师,现为中铁十八局集团。
铁道兵第十五师 1969年3月组建,辖5个团,参加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建设。1975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将铁道兵担负北京地铁施工的队伍及施工任务移交北京市领导,铁道兵第十五师改为基建工程兵,现为北京城建集团。
铁道兵独立舟桥团 1964年8月组建,1977年5月改称铁道兵舟桥团。1984年1月并入铁道部,改称铁道部工程指挥部舟桥工程处。1987年9月改称铁道部工程指挥部战备舟桥处。1990年10月更名为铁道战备舟桥处,隶属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现由济南铁路局管理。
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