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中国造半自动步枪第一人-刘庆恩(5)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自装枪枪机-徽记为『陆军汉阳兵工厂制』

从此, 中文的资料中再没有此步枪的消息。 1918年刘庆恩将枪提供美国陆军徵选, 也没有结果。

黑则少将(Julian S. Hatcher), 曾任美国兵工训练总监, 在所着的Hatcher's Notebook (1947年初版)的杂记中, 提到了他与刘庆恩在1918年初碰面, 因两人都能说法语, 因此以法语相谈甚欢。 黑则少将说刘庆恩是极聪明的兵工专家, 他从刘处获益甚多。 (p. 383) 黑则少将除了提到刘庆恩之外, 并列该页的是强生半自动半枪的Mel Johnson, 路易士机枪的I. N. Lewis, 彼得生装置的J. D. Pedersen。

该枪与丹麦在1912年设计的Bang步枪非常类似(Soren H. Bang所设计), 一般称之为平氏原则(Bang Principle)。 后来仍有许多这一类设计的武器, 包括早期量产的M1 Garand和德国的G41(W)和G41(M)。

各项工业条件无法配合。 造枪的钢料都要进口。 弹簧都作不出来, 就算白朗宁再生在中国也没用。

1917年于北京督军团会议时, 结识阎锡山。 阎参观国产武器试射比赛, 见汉阳兵工厂所造枪炮十分精密, 邀请刘对山西修械所给于指导。 两人偕返太原, 陪同参观修械所工作。 刘取出随身量具, 仔细考察, 指出缺点。阎锡山十分赞佩, 要求派学生前往汉阳兵工艺工学校学习。

刘庆恩据说个性高傲, 常常下工厂自己动手研究, 管理甚严。 连汉阳兵工厂的主管都很怕他。 1917年他与余庆鳌、 邓定浩等人, 研制成功白朗宁1917式机枪, 后于1921年10月10日开始量产, 称之为『三十节重机枪』。 1918年刘庆恩决定自行开发火炮, 因北洋政府无款可拨, 他将个人储蓄倾囊投入, 并向亲友借贷。 试炮时火力、 精确度均高, 但终未投产。 1920年8月27日, 刘庆恩受军阀曹锟, 吴佩孚等人的排挤而称病辞去职务。 1929年去世, 享年六十岁。

第一頁    上一頁    第5頁/共5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