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淮海战役解放军的神秘军火补给线(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俚岛为何能成为军需中转站

当时东北还处在 国民党 军的控制之下,大连在苏军的驻守下就如同国统区中一个小小的孤岛,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畅达外界的出海口。因此当时运送炮弹的线路只有一条:海路,即由大连把军需物资海运至山东半岛的某个港口。山东半岛良港众多,为什么登陆地点偏偏选择交通不便、不为人知的威海市俚岛镇呢?

记者走访了俚岛镇小盐滩村的村民刘夕卿、杨兆平等人。刘夕卿今年93岁, 解放战争 快结束时担任过俚岛区海上稽查队的队长,尽管没有参加过炮弹运输,但是了解俚岛老港的布局。杨兆平,72岁,当时年纪尚小,却亲眼目睹了炮弹的运送。

他们向记者回忆道:当时的俚岛镇规模不大,只有东街西街,三纵两横。但是在荣成县的众多小港中还是比较繁华的,俚岛是当时全县的商贸中心。附近的石岛、夏庄等镇的商贩都到这里进货、做生意。小港周围的交通相对要好一些,地理位置很优越,它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海岸线长80华里,是天然避风良港,东有外遮岛挡住东南风,西北有层峦小山削弱西北风。港口三面环山,只有东部一个开口,比较隐蔽。这些条件是其他小港无法相比的。

战争的后勤支援离不开群众的支持,而解放军在俚岛的群众基础也是深厚而强大的。俚岛所属的荣成县是老解放区,动员群众力量不成问题。

瞒天过海运军火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頁/共3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