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唢呐:唢呐是苗族民间喜闻乐见的乐器之一,苗胞们每逢佳节吉日都要吹奏激荡人心的唢呐曲调,苗乡会吹奏唢呐的人很多,在生养我的苗家山寨,踏着脚步声,我也曾是浩浩荡荡的送亲队的一员。唢呐优美的旋律伴着曾度过甜蜜的日子,我熟知苗家婉转、清亮的唢呐曲调、韵律…… 苗族的唢呐曲牌很多,常用的曲牌有:报信调,迎客调,敬洒调,告别调,欢送调,蝴蝶采花,蜜蜂过坳等,蝴蝶采花这个曲牌用于花烛之喜,曲调喜悦明快,有祝贺新婚夫妇喜缔良缘、夫妻恩爱白头皆老之意。欢送调和告别调是在主人家喜事办完时送客及返回时吹奏的,曲调轻快、欢乐。蜜蜂过坳是专门用于殡葬,曲调悠扬而深沉,有慰籍老人仙逝,亡魂升天之感。以安慰死者的亲属。 苗族唢呐一般为八个音孔,主要由吹奏者手指、气息来控制,要吹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曲调,不尽要熟练曲牌外,还要以情运气。唢呐有单奏和合奏之分,合奏时声音嘹亮,气势雄伟。 唢呐给苗寨增添了情韵,使苗山充满着欢乐、喜气,唢呐声声也荡在苗家儿女的心里……
苗族游方歌:苗族民歌、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雷山、凯里黄平等地苗族情歌的专称。它来自苗语“约方”一词,译意是“青年的交往恋爱活动”。按苗族的传统习俗,青年人可以自择婚配。演唱游方歌是青年交往恋爱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在许多苗族山寨旁,专门避有游而不谈方坪,供青年们游方.游方歌除了可在游方坪上演唱之外,当苗族节日盛会或日常赶场时,在山野间大道电旁,也常常可见到三三两两的苗族青年男女在对唱游方歌,即使不相识的青年男女,也可以通过歌声而相识.而交往,因此山区农村的苗族青年干部人人人会唱游方歌、在游方过程中从双方初次相识相恋,到定情婚约等爱情生活的各个阶段,都有内容相应而曲调不同的游方歌.双方初识时唱的游方歌唱多为互相试探询问,赞美对方并表示自愿,这一阶段所唱的游方歌称为“调子歌”各地有多种曲调音乐婉转感人,富于咏叹性、双方相恋阶段唱的游方歌内容多为表达内心的感情和期望,歌词中运用多种比喻和对比,充满热情与幻想,曲调亦多用调子歌.定情婚约阶段的游方歌,曲调多用“说悄悄话”或“数句句”歌,这种歌曲低调细腻,采用轻声吟唱的方式,不同爱情生活阶段的游方歌各有其不同的歌名。例如:呼唤歌,见面歌,青春歌,赞美歌,相恋歌、求爱歌,婚誓歌、成双歌,深夜歌,分别歌等等。游方歌是在一对青年之间对唱或少数几个异性青年之间演唱的表达青年人内心深处感情的歌,它的曲调婉转细致;深情动人,并带有明显的吟诵特点。游方歌十分强调语言的因素。旋律因素退居次要地位,除少数歌曲达到九度音程外,大多数歌风音城较窄,有的全曲仅在五六次音程之内。
木叶声声:木叶,是我国古代许多民族流行的一种乐器。吹木叶的历史悠久,在《旧唐书.音乐志》中就有记载:“啸叶,衔叶而啸,其声清震,桔柚尤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他的《杨柳枝词》中,对吹叶作了生动的描述:“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玉笛声”。可见吹叶在唐代已盛行,其早就列入宫廷乐队。在成都西部一座前蜀时期的陵墓,墓中有一组引人瞩目、神态逼真的石刻伎乐浮雕群像,图像中有一女乐伎右手食指和中指按树叶于唇间,正在吹奏,左手还握着几张备用的木叶,其姿态栩栩如神。足见其历史源远流长。
木叶,也是苗家富有古风色彩的天然乐器,吹木叶,则是苗族人民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苗乡的吹叶,主要用一种小藤叶比比皆是,苗家把它叫作“吹叶藤”。木叶的发音,是吹奏时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木叶于唇间,口中按所奏的旋律疾徐送气,振动叶片,即可吹出不同的声调,音色格外和谐优美动听。用木叶吹奏苗歌和山歌,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民族特色。由于苗歌和山歌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吹叶也大体上是按苗歌和山歌的音调吹奏,在吹奏过程中都带有“咿”`“噢”等这些引子和尾声的衬词。这样使音色得到美化,加深了艺术感染力,使人感到有着浓郁的民族风味。
苗族的吹叶为我们再现了唐风余韵。苗族人民常以吹叶为乐,借以消除疲劳调剂身心,其形式有独奏,也有伴奏,许多乐手掌握多种吹叶法,吹叶枝巧非常熟练,至于吹双木叶的能手就更今人佩服了,吹叶是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动,在他们的爱情生活中旧有重要地位,成了男女青年表达感情、寻伴交友的媒介。有些幸福美满家庭的恩爱夫妻,就是通过吹叶结成终身伴侣的。春天,桃红柳绿,一片清明景象,这正是苗乡吹叶的大好时光。朋友,如果你有机会沿着石阶山道,走向苗岭山寨,随时随地都能听到那充满幸福、欢乐的木叶声,同时,你的眼前会出现一幅幅美似画的苗岭风光,使你陶醉有山寨美景之中。木叶声声,声声木叶,它以苗家特有的优美旋律、朴实的音色,吹出了苗族人民的希望和青年们的理想,吹来了苗寨美好的春天。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这种苗家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开始登上舞台,以客观存在独特的音韵来歌颂党的恩情,赞美苗族人民在祖国大家庭里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