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文,宗教背景,难道它以经被技术简化了吗?最先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结论面前清醒过来的,似乎还是美国人自己。
美国海湾战争的秘密报告
1991年7月,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了海湾战争的初步的报告——《海湾战争》。1992年4月,关于海湾战争的最后报告——《海湾战争》9个月的时间里,报告作了不少改动。改动最大的,就是关于高技术武器的作用。初步报告中那些过分夸大的不实之辞,在最后报告中被一一纠正。最后报告里特别指出:精确制导武器不是突然出现的尤物。巡航导弹70年代就开始研制。f-117隐形战斗机80年代初就已制成,海湾战争也不是头一次运用这种武器的战争,精确制导武器初露端倪是在50年代初的朝鲜战场,当时美国空军为了轰炸桥梁和水坝,曾用b-52“空中堡垒” 重型轰炸机投放过无线电制导的1200磅的航空炸弹。
60年代的越南战争,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更加广泛。1965年,“百舌鸟”式反雷达导弹投入使用,使越南北方的防空雷达和炮瞄雷达遭到严重破坏。为了对付桥梁,隧道等坚固目标,美军广泛使用了“小斗犬”式“小牛”式等空对地导弹,激光制导炸弹也曾投入战场。与此同时,各类高技术传感器也在越南战争中投入使用。为发现在大片森林遮蔽下行动的部队,美军使用了一种命名为“人员嗅探器”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由直升机携带,用来测量空气中的氨。如果刚好投放在部队的下风头,氨的浓度只要争加百分之一, 二,传感器便立既嗅探出来报警。为了扼断越南人民军的交通线,从1969年11月到 1970年4月,美国空军每天出动300-400架次,集中轰炸老挝境内的“胡志明小道”。一种叫做“白房子”的远距离传感器投入使用。整个胡志明小道区域内都撒下了这种被形容为“陆上声纳浮标”的东西。这种罐头状的传感器能探测到周围汽车行驶所引起的振动,然后用无线电发出信号,在空中飞行的ac-130e电子侦察机接收道信号后,立即计算出车辆的准确位置,然后引导武器攻击,这些传感器曾使越南人民军损失巨大。每往前方运送1吨的物资,就含有五吨物资损失的代价。美军在越南拥有的技术优势如此之大,以致“把越南炸回石器时代”的喧嚣反复出现在政府和军方的宣传之中。然而,美国人却被打败了。
海湾战争中被新闻媒体抬到前所未有高度的高技术兵器,为什么在越南战争中却收效甚微?美国陆战队大学当代军事学教授麦克尔。怀利上校曾两次在越南服役,他说:“我们当年是带着满脑子技术上的狂妄出兵越南的。当时,我们拥有超音速飞机和灵巧炸弹,有弹药充足,可以不间断射击的大炮,有精密的电子装备,有获得哈佛大学管理学位的军官,还有从理论上说使步行成为过去的直升机服务。但敌方想出了把军人与民众混杂在起来,在夜间行动,依靠徒步的机动以及利用我们对高科技作战方法的依靠等弱点,来打击我们”。冷静下来的人们开始思索为什么用直升机机动的美军打不赢赤脚走路的越南人民军的时后,另一场武器系统差别更大的战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