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兩周起,在陜西建都的王朝有13個。它們分別是西周、秦、漢、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大夏、西魏、北周、隋、唐。建都數量及延續時間均堪稱中國之最。
在這些王朝之中,除大夏國的中心建在陜西北部的靖邊,其余都設置在關中地區。關中即秦中,是指以長安為中心的渭河平原地區,它自古號稱「陸海」、「天府」,尤其在秦時期修建鄭國渠之後,更是富甲天下,被古人謄為「金池湯城,沃野千裏,天府之國」,唐代詩人杜甫《秋興》一詩盛贊:「秦中自古帝王州」。
美麗富饒的關中八百裏秦川,還被四大名關緊緊擁抱。它們分別是東邊的函谷關(今河南靈寶境內),西邊的大散關(今寶雞市境內),北邊的蕭關(今寧夏固原縣東南)和南邊的武關(今丹鳳境內)。
函谷關,在三國之際潼關出現後將其替代。潼關號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大散關有「秦蜀之咽喉」的美稱。蕭關,北宋以來改置在金鎖關(今銅川境內)。當年著名的楊家將即飛越金鎖關、抗擊遼兵南犯。武關,在戰國始有此名。有此四關,關中即成為天下最安全的地方·因此,東漢人班固雲:「論華實之毛,則九州之上腴;論防禦之阻,則天下之奧區。」基於上述兩點,關中成為天下的*、經濟、文化中心。
中國陜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