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從五種角度看輸贏
發表於 2008-12-16 18:46:32
「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和錯誤的敵人,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一、從法理名義上看
誌願軍並非中國正式派出的正規軍隊(中國政府公開否認是自己派出的)。
而戰場敵人則是在安理會決議下,由十六國組成的聯合國軍。
即是說:一群未得到政府授權的中國人,自做主張地(也即非法地)跑到外國土地上,在一個外國政權(斯大林)的裝備下,為保衛另一個外國政權(金日成),與聯合國作戰。(那這是什麽性質的武裝團體呢?)。
所以,談判桌上的雙方,是朝鮮對聯合國。誌願軍處境尷尬(一支名義上沒有自已的政府而依附於朝鮮政府的軍隊)。
因此,從法理名義上看,朝戰勝敗,與中國無關。
二、從國際政治上看
誌願軍當然受中國政府指揮。但,中國小兄弟要聽蘇聯老大哥的。有關朝戰的大政方針,毛澤東、金日成都要向斯請示(「請示」一詞為毛澤東之原話),戰略大局由斯大林作最後決斷(見前蘇解秘檔案)。換言之,朝戰的戰爭最高決策權在斯大林。
蘇聯出決策出裝備。中國出人命出錢財。朝鮮出人命出土地。
而聯合國方面,是以美為首的十六國參戰,四十多國家提供後勤支援。
所以,這不是中國與美國單挑,而是社義陣營與西方陣營的一次集體對決。中國在其中,為犧性最多之一員大將(並非主帥)而己。
中國不是為民族利益而戰(聯合國軍並無進攻中國之計劃),而是為社義陣營的集體利益而戰。
結果:兩個陣營打成平局。從哪兒來,還回哪兒去了。
三、從國家利益上看
開戰前,美己不管臺灣,我軍打下臺灣只是幾年內的事了。朝戰使美軍協防臺灣,由此臺海成為迄今未能解決的大麻煩。
開戰前,朝島無美軍,戰後出現美軍長期駐紮。
當誌願軍雄赳赳地跨過鴨綠江之時,印度軍隊也悄悄地開進麥克馬洪線以南中國領土(1950.11)。朝戰結束,印度也完全占領了這片中國土地。
開戰前,中國是美蘇都想爭取的國家。開戰後,由於毛澤東的「一面倒」,認蘇為「老大哥」,自居小弟,被西方認定為蘇之衛星國。於是開始封鎖防範:
泰國邀美國簽訂軍事協定(1950.10);菲律賓同美國簽訂《美菲聯防條約》(1951.8.30);美、澳、新簽訂《太平洋安全條約》(1951.9.1);舊金山和會通過《對日和約》、日美簽訂《美、日安全條約》(1951.9.8);美臺簽訂《軍事協調諒解協定》(1953.9);美韓簽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