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运动中的北京妇女(4)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全国的铁路工人们,一批批地志愿前往朝鲜前线工作,这是陇海路的铁路工人魏志杰在临行时和他母亲告别的情形。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北京妇女积累了大量抗击外侵、反对封建活动的丰富经验,因此对抗美援朝运动的组织更加有力

据史料记载,成立于1906年5月的中国妇人会是北京历史上第一个有规模、有章程的妇女社团组织。它的许多慈善之举“虽大丈夫之号为热侠者,不是过也。”②可见,在风气未开的当时,也是对封建礼教传统的一种挑战。后来,一些北京妇女社团组织相继成立,并组织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大型活动。如,民国初年的女子参政运动的兴起,唤起了更多女性的觉醒;五四运动中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组织的爱国行动大请愿活动,凝聚起更多知识女性的参加;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北京基督教女青年会组织的抗日救亡活动,影响之大,波及全国。北京妇女这种反帝反封建活动的事例还有很多,积累的经验也更为丰富。特别是新中国的成立,使得广大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显著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北京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独立性和积极性。

但是,在抗美援朝运动的初期,北京妇女界的活动还仅仅局限在自发和分散的阶段,因为组织上的不健全,宣传的力度不够大,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大多是一些零星分散的小规模活动。比如,二区过去只有妇女积极分子参加宣传工作,大多数妇女都没有组织起来。四区没有一个总的领导机构,区妇联都没有参加抗美援朝分会,区委也没有布置各派出所注意妇女参加会和接受宣传,致使一些妇女委员和代表在张贴标语时闹出了笑话,把“反对安理会决议”写成了“拥护安理会决议”,一般妇女就更少参加了。六区也是把所有妇联干部均派到各派出所去,没有留一个人掌握妇女工作的全面情况,组织上也不够得力。这些情况都表明,北京广大妇女在抗美援朝运动初期还处在各自为战的阶段,或者依附于其他群众团体开展工作,既缺乏独立性,更缺乏组织性。因此,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北京妇女界很少组织过大规模地宣传或游行示威活动。

为了统一领导北京妇女界的抗美援朝运动,1950年11月9日,北京市妇女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委员会正式成立,由女工、农妇、女学生、女教员、女干部及医务、保育、文艺工作者等各界妇女代表90人组成,并选出常委36名,常委会下设宣传、联络、行动、秘书处四部。健全的组织,坚强的领导,推动了北京妇女界抗美援朝运动的不断深入,参与人数逐渐多了起来,并形成了一定规模。11月25日,北京市妇女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委员会在女三中礼堂举行演讲会,各界妇女1000多人出席听讲。

第一頁    上一頁    第4頁/共9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