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吃爱国饭:抗战时期香港的“一碗饭运动”!(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成立大会后,“一碗饭运动”委员会通过新闻、文艺界进步人士,展开了广泛的宣传和动员活动。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宣传、鼓动下,香港餐饮界对“一碗饭运动”的反响非常热烈。丽山餐室首先宣布捐赠炒饭后,上环水坑口的乐仙酒家立即表示捐助3000碗。接着,英京、龙泉、广州、汉商、天燕、小祗园等酒家、餐室、茶居等也踊跃捐饭。截至8月1日,捐助数已达14700碗。与此同时,香港工、商、妇、学等社会团体也纷纷响应“保盟”的号召,协助“一碗饭运动”委员会推销饭券,他们是:华商总会、南华体育会、中国青年救护团、岭南同学会、港九居民联合会、华人机器会、妇女慰劳会等等。此外,荃湾的天天酒家、中豪联商会、国华银行、五邑工商会等社团,以及郑铁如、唐谭美、高福申、罗文锦等人,也都为“一碗饭运动”捐款。

“一碗饭运动”轰动全港

1941年8月1日,计划进行3天的香港“一碗饭运动”正式拉开帷幕。

清晨,克拉克夫人等“保盟”工作人员就分赴各酒家、茶室,巡回各店的准备情况,对他们的精心布置、有序准备表示满意与感谢。

英京、乐仙等13家酒家、餐室都将自己的厅堂门面布置得新颖别致。有的在门上挂出“欢迎来吃救国饭”、“爱国之门”、“光荣之门”的横幅,有的在店堂内张贴爱国宣传画,还有的展出了抗日战士英勇杀敌、工合社员努力生产的图片等。准备工作井然有序。地处湾仔的英京酒家在二楼专设一厅为接待“一碗饭运动”顾客,并免茶资费。乐仙酒家更是别出心裁,对捐款达100元以上者,则用该店珍藏多年的大红古碗盛饭款待。

公共汽车、电车上,也张贴着标语和宣传画,写着“为祖国无家可归的难民请命”、“大家来吃爱国饭”、“全部收入拨交中国工业合作社扩大救济工作”等口号。特别是当天上午,一只特制的大碗模型出现在街头时,把活动引向了高潮。一大群人簇拥着这只“大碗”喊着“多买一碗饭,多救济一个难民”的口号,穿过中环、西环、湾仔等闹市区,给本来就已是家喻户晓的“一碗饭运动”增添了气势。

这一天,香港民众纷纷上街购买饭券,大家都以能够为资助抗战、救济祖国同胞为荣。他们称誉炒饭为“爱国饭”、“救国饭”,是为救亡尽力,故而个个脸上呈现自豪的神色。一个小摊贩对采访的报社记者说:“平时各项开支省了再省,即使是一根火柴钱也都要掂掂分量,唯独买一碗饭运动餐券不能小气。我买了5碗,妻子儿女都吃了,虽然用去了好不容易赚到的10元钱,心里却十二万分的高兴,因为我们一家算是尽了中国人应尽的一份责任,良心上感到安适。”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頁/共3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