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战役:歼灭大陆国民党军的最后一仗(3)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活捉胡宗南”的口号未能实现,是此次战役的一大遗憾

西昌是一个地处山区的狭长城市。敌人临时在一块平地上修筑了简易机场,没有夜航设备。当我师进抵距西昌约15公里时,胡宗南、贺国光等连夜仓惶乘两架伊尔24飞机向海南逃窜。据俘虏供认,胡宗南等出逃的飞机每架只能运送20多人,数百名敌军官和家属蜂拥而上,连机舱的门都关不住,最后只得对空鸣枪,才把抢乘的人员驱散。飞机起飞后,西昌之敌犹如无头的苍蝇,乱作一团。

27日5时许,我第132团从西面迂回,先攻占了飞机场,随即进入西昌城内,残敌四散,一部北逃,一部流窜于西昌附近山区。第132团不顾疲劳,继续向泸沽、冕宁方向追击,并与第184师会师冕宁县城。西昌战役,即告结束。但是,多年来“活捉胡宗南”的口号未能实现,是此次战役的一大遗憾。

我师撤离西昌时,当地彝族群众用最高的礼节欢送我们

当国民党军作鸟兽散逃窜时,在第184师协同下,我师乘胜组织剿匪。全师上下大力宣传《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正确执行民族政策,很快得到了群众拥护,增强了民族团结。西昌城里住的多是汉人,300多万彝人都住在山区。我到彝族同胞家中看过,家家都很贫困。彝族同胞把我军看成是自己的子弟兵,主动报告匪情,当向导,积极协助肃清残敌。彝人爱喝酒,他们每次送武器弹药到部队,我们都以礼相待,请他们喝酒吃饭,军民亲如一家。我师后来撤离西昌时,当地彝族群众用最高的礼节——跪着欢送我们。开始,我看到彝族同胞都跪在路边,不知是怎么回事,即下马劝阻,彝人的头领急忙对我解释说:这是他们对最尊贵的客人的最高礼节。我们高呼“感谢彝族同胞热情欢送”的口号,感动得含着眼泪走过了欢送的人群。

西昌一战,我44师家喻户晓,老百姓都听说师里有个向师长。当地一个老太太的丈夫也姓向,她的儿子在红军长征路过这里时,报名参加了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多年杳无音信。老太太认为我就是她的儿子,因此带着女儿赶到西昌。母亲来寻儿子,妹妹来找哥哥。我听说这母女俩寻亲的消息后十分感动,委托师政治部派专人热情接待,向她们母女俩解释说,向师长是四川宣汉县人,不是西昌人;他是红军,但长征时从未来过这里,也不认识这位姓向的战友。母女俩通情达理,不再坚持要见我。第二天,她们接受了师政治部赠送的路费和食品,含泪告别回乡。

西昌战役中,我师在兄弟部队的协同下,粉碎了国民党军企图盘踞西南最后一个据点,开展“游击战争”的幻想。

第一頁    上一頁    第3頁/共3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