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韦国清:淮海战役确保中野消灭黄维兵团(3)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华野随着南下部队进入作战地域,对李、刘两兵团由阻击牵制转为分割聚歼。11月26日,韦国清指挥2、6和归建的11等3个纵队,会同第10、13纵队和江淮军区两个旅,向固镇两侧地区挺进。江淮军区部队在13纵协同下,于25日歼敌第12军238师。蒋介石判断解放军将寻歼李、刘两兵团,于28日急令李、刘两兵团撤至蚌埠守备淮河。李延年、刘汝明发现华野部队南下,惧怕被歼,早于26日就已南逃。华野南下部队分路猛追,由于河流阻隔,桥梁、船只遭敌破坏,追击行动困难,仅歼其后尾一部,李、刘两兵团主力逃至淮河以南。

苏北兵团最先南下接替中野9纵防务,和兄弟部队并肩阻击、追击李、刘两兵团,使李、刘两兵团与黄维兵团的距离由25公里拉大为75公里,减轻了对中野围歼黄维兵团的威胁,为下一步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积极堵击和进攻,会歼杜聿明集团

黄维兵团被围后,蒋介石见徐州难保,决定杜聿明率邱、李、孙3个兵团突围,绕道经永城南下,解黄维兵团之围,尔后合力南逃,退守江南。对此,中央军委早有预见,华野作出应急部署。韦国清按照华野的部署,除留6纵在南线监视蚌埠北援之敌外,令2纵、11纵集结待命。

12月1日,华野首长给韦国清打来电话,告诉杜聿明集团已放弃徐州西逃,要求他立即率苏北兵团向西北挺进,拦截逃敌,阻住敌人就是胜利。任务迅速下达,部队快速行动。指战员们顶着呼啸的寒风,废寝忘食,日夜兼程。尽管截歼任务多变,他终于在4日晚率兵团部赶到永城东大回村东南的穆庄。此时,各路大军于当日将杜聿明集团合围。华野首长赋予苏北兵团的任务是:指挥2纵、8纵、11纵由西南向东北攻击,歼击陈官庄一线之敌,并布置纵深阻击阵地,坚决阻敌南逃。韦国清作了具体部署:2纵居右,于5日晚接替陈官庄正面魏老窑、王庄之线防务。这是杜聿明集团向南突围的突击点。8纵居左,以5日攻占的陈官庄以西王花园、崔庄等据点为依托,向刘集、刘楼、郭窝之敌攻击。11纵在二线构筑纵深阻击阵地。

12月6日,左翼8纵打得激烈。杜聿明见包围圈被逐步压缩,不甘坐以待毙,于6日决定邱、李、孙3个兵团分别向西南、东北、西北突围逃跑。后中途有变,邱、李兵团未动,只有孙元良率41、47军于当晚向西南方向突围,突入8纵阵地。8纵指战员勇猛拦截、围歼,于7日凌晨在黄瓦房地区将敌大部歼灭,流窜出去的残敌被地方武装围歼。孙元良兵团的覆灭,极大地动摇了杜集团的军心。

孙元良兵团突围失败后,杜集团调整部署,调集飞机、大炮掩护,向南发起更猛烈的突击。华野首长指出:2纵方向是敌突击的重点,一定要加强防备,不管敌人来多少都要顶住,这对全歼杜集团和黄维兵团都极为重要。韦国清深感责任重大,当即与兵团副政委吉洛、姬鹏飞、参谋长覃健等研究,对2纵的兵力部署、阵地构成、火炮集中用于主要方向、抓住有利时机反击等提出具体要求。韦国清随即来到2纵阵地检查。2纵贯彻野司、兵团的指示行动积极,布防严密,特别对扼守要点郭楼,不仅以大量支撑点与纵横交错的堑壕、交通壕构成坚固的环形阵地,而且集中3个团的兵力和几十门火炮,组织两个强大的火力群,掌握了预备队,为迎击敌人做了充分准备。韦国清又到8纵阵地检查,看到他们的布防也很严密。新调进的两广纵队和野司特务团已进到指定地域构筑第二道防线,牢牢封死敌人突围南逃的通路。这些严密的布防,使韦国清心里感到踏实多了。

第一頁    上一頁    第3頁/共4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