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雷“梭鱼”鱼雷轰炸机(3)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梭鱼”俯冲攻击时其襟翼会向上方折起

试飞中“梭鱼”表现还不错,比它的前辈们强多了,但由于当时欧洲战事吃紧,空军的飞机拥有高度的生产优先权,结果直到 1942 年初才准备开工生产了。这时原先设计中打算安装的功率 895 kW (1,200 HP) 的 Rolls-Royse Exe24 缸液冷发动机却因项目中止而无法供货,无奈之下只好换装了 Rolls-Royse Merlin30 型 12 缸液冷发动机 (功率 969 kW) 并驱动一副 Rolls-Bristol 三叶可变距螺旋桨,为了适应新发动机,机体一些地方也作了重新设计,随后该型机以“Barracuda”MK I 的型号正式生产并交付使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发现该机有许多问题尚需解决:首先是机体过重, 969kW 的 Merlin30 发动机也显得动力不足了,原因在于机体设计作了修改后一些原设计所没有的额外设备的增加。机体过重使得其诸如起飞速度,爬升率等飞行特性恶化,这个问题在整个服役期间一直困扰着“梭鱼”;其次是机体结构有待加强,像“梭鱼”这样的俯冲轰炸机在高速俯冲至拉起的过程中机体往往要承受至少 6G 的加速度,一般的战斗机可能还没改出俯冲就散架了;最后是飞机在俯冲时襟翼要摆到一个向上的角度,这会严重干扰流向尾部的气流从而使飞机变的不稳定。因而 MK I 型只生产了 30 架就草草收工了,且交付部队后未参加实战,一直做实验和训练用。

第一頁    上一頁    第3頁/共9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