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毫米高射炮(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940年5月,隆美尔指挥的第七坦克师从比利时境内向敦克尔克高速挺进,中途遭遇一支英军的反冲击。面对英军的重型坦克,德军的37毫米反坦克炮束手无策。关键时刻,一个高炮连的88毫米高炮压低炮口,向英军开火,眨眼间击毁英军九辆坦克,迫使英军后撤。这一仗,给隆美尔留下了很深印象。从此,88毫米高炮成为他一张得心应手的反坦克王牌。

88毫米大炮对付坦克所取得的许多成功都要归功于它作为防空大炮所具有的性能。克虏伯公司的设计者们预见到,由于轰炸机飞得越来越快、越来越高,高射炮兵必须打出连发炮弹才有机会击中目标。所以,他们给”88“装备了一种弹簧装置,这种弹簧装置在大炮产生后坐力时会打开炮闩、弹出炮管,然后可以装入新的炮弹;装炮手只需把炮弹放在装炮架上。

当炮管需要升高最准空中时,这种自动装炮架很管用,可是当需要把炮弹呈水平方向发射出去时,这种装炮架有它不利的一面。没有这种自动装炮架,优秀的炮兵发射速度更快一些。

所以,在反坦克作战中,一般都把它取下不用。

由于4根炮管每一根在一分钟内就能发射20发炮弹,一阵排炮一次就能对付几十辆坦克;有一次,“88”的一阵排炮就击退了50辆坦克。同样,“88”的射程(向空中可以发射到26000英尺的高度)在轰击装甲车时具有先发制人的优势。炮手在超过两英里以外的距离可以击中坦克,不过德国人更喜欢等到目标进入1000码的射程内。在这样的距离内,炮弹可以在一秒多一点的瞬间内到达目标,可以穿透英国最厚的装甲车。

1941年2月,隆美尔率非洲军团开赴北非战场。与对垒的英军相比,隆美尔手中的坦克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不占优势。但这个不足却令88毫米高炮有机会大显身手。六月的萨拉姆战役中,英军以近240辆坦克向德军占据的海尔法亚隘口发动进攻。当英军坦克接近德军阵地,霎时间,在预先掘好并经过巧妙伪装的工事里,88毫米高炮发出怒吼。英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仓惶败退。是役,英军丢下123辆坦克残骸,其中三分之二是88毫米高炮的战果。

一般而言,反坦克炮是一种被动式的防御武器,通常的使用方法是将其预先布置在敌坦克可能经过的地点,待敌上门。但隆美尔逐渐摸索出一套把88毫米高炮作为主动性攻击武器使用的方法。他先把若干单位的88毫米高炮伪装布置好,然后命令一小队德军坦克向英军阵地发起进攻,当英军派出坦克反击时,这队德军坦克就且战且退,逐渐把英军坦克引入设伏地域。等到88毫米高炮一发言,英军坦克就凶多吉少了。22磅重的穿甲弹可以在近两千米的距离上把英军重型坦克的正面装甲击出一个直径四英寸的大洞,但德军往往都等它们进入一千米之内才开火。这时,88毫米穿甲弹从炮口飞至目标只需一秒多一点的时间,英军坦克根本来不及反应,更遑论还击了。一个被俘英军坦克手沮丧地说:“88毫米高炮看起来不起眼,但我们没有任何东西是它的对手。”

除了在北非战场令英军坦克损失惨重,在东线,88毫米高炮也成为德军反坦克力量的支柱。当德军在“巴巴罗萨”的节节胜利中初遇苏军的KV-1和T-34型坦克时,陷入了比在法国战场还尴尬的境地。这两型坦克的装甲防护力是德军闻所未闻的,37毫米反坦克炮弹打上去就象搔痒一样。于是,德军又一次倚重88毫米高炮,而它也再一次不孚众望。

德国人依靠履带式装置拖动大炮和炮兵,这样一来,使“88”相形之下显得渺小。实际上,这种5吨半重的大炮并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种庞然大物。一名曾与“88”交过手的英军坦克指挥官闷闷不乐地说:“它看上去并不怎么样,但就是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对付它。”

在战斗即将打响时,“88”地炮兵们就各就各位,在大炮地四周垒起一圈沙袋,作好开火的准备。然而,只要时间允许的话,炮兵们就会挖掘坑道,这样,当大炮平放着的时候,炮管刚好露出地面上。这种隐蔽方式利用了沙漠中的雾霾现象,使大炮不会被接近的坦克察觉。这样,威力强大的“88”可以在非常容易的射程内像步枪一样通过光学测量镜来瞄准开火。

以型号为FLAK18的原型炮作基础,88毫米高炮还陆续推出其它各种改型,有大大提高了射程射高的FLAK36和41改型高炮,

由于88毫米高炮在反坦克方面的出色表现,德军决定进一步发掘它的潜力,在其基础上研制出专门的反坦克炮。40年军方责成克虏伯和莱茵钢铁公司展开竞争设计。最后莱茵钢铁公司成为胜利者,其产品被定名为PAK43。PAK43装在一个四脚座盘上,可以环向射击。它具有惊人的准确度和破坏力,是极其出色的反坦克炮。据报告,它有过击毁3500米以外的坦克的记录。一次,苏军一辆T-34坦克被一门距离它四百米的PAK43击中后部,整个坦克发动机被巨大的冲击力击出5米,而坦克炮塔上的指挥塔也飞到了15米以外。

由于88毫米炮无与伦比的反坦克能力,德军还决定将它装备在最新的重型坦克上。

首先“虎I”装备了88毫米KwK 36L/56火炮(最大有效射程10公里),由高射炮演变而来,但炮闩从侧楔型改为立楔型,高低射界-9度~+10度,可携带92枚炮弹(后期型可带108弹)。但克虏伯公司在生产时提高了它的工艺,使用4种炮弹,长炮管的88毫米火炮能在3500米距离击毁“谢尔曼”、“克伦威尔”以及T-34/85坦克,这距离超过了上述坦克火炮的有效射程,创下了虎式的神话,盟军军规未经营级指挥官下令不得与其交战。

后期虎王-“虎II”装备了非常精确、长炮管的88毫米KwK 43L/71火炮(最大有效射程10公里),威力更加强大。直至大战结束前,仍没有任何盟军坦克能抵挡它的正面一击。

1943年2月7日,希特勒不顾被淘汰的“波尔舍虎”悬挂装置仍存在的严重缺陷,再次命令无论如何都必须在底盘上安装88毫米长炮身火炮并制造90辆,火炮也是当时世界最强――由多特蒙德?黑尔特公司精制的43式2型88毫米71口径反坦克炮可在2000米外任何角度打烂当时所有的苏联坦克。火炮装置在固定的后置全封闭战斗室内,方向射界28度、高低射界-8度~+14度,可携带50枚炮弹,这就是著名的“象”式坦克歼击车。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FLAK18)

口径

88毫米

战斗全重

5?5吨

俯仰角

-3~85°

方向角

360°

射速

15-20发/分

垂直最大射程

10350米

水平最大射程

14500米

战斗编组人员

9人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頁/共3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