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太平洋上的情报战:山本五十六被击毙之谜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情报是战争的先行官,“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谁掌握了情报的先机,谁就会掌握战争的主动。在50多年前的那场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和美国为了战胜对方,各自都导演了不少精彩绝伦的情报战的好戏,有些被情报学家视为20世纪情报史上的精品,有很高的、可供后人回味和思考的价值。

偷垄珍珠港成功的背后

1941年12月7日当地时间早晨7点50分,停泊在夏威夷珍珠港的96艘各型军舰正等待着例行升旗仪式。突然,晴朗的天空上,密密麻麻的日本零式战斗机机群像黄蜂一般俯冲下来,雨点似的炸弹倾泻在港湾之中,还没等美国大兵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在一片火海中,包括战列舰“亚利桑那”号在内的18艘作战舰只沉没,300多架作战飞机被毁,2500多人死亡,损失之惨重创美国战争史之最。

早在偷袭行动的前几年,日本就开始注意对夏威夷特别是珍珠港的侦察。除了动用飞机从空中,潜艇从水下进行军事侦察外,还派遣大批人员以侨民、记者、商人、外交官、旅游者等各种身份涌入该岛,了解各种情况,包括军事基地、实力部署、训练演习、战备活动以及自然地理、水文气象乃至风土人情等等。其中有一个叫吉川的特务,他化名藤村,以日本驻檀香山总领事馆秘书的身份,在夏威夷潜伏8个月,共发回122份反映美国军事机密的电报,为大本营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特务任务十分单一,甚至就是每天观察记录当地的气象情况,考察每年12月1日左右的天气变化情况。由于侦察周到、细致,日军对美军在珍珠港的舰艇集结、活动规律等了如指掌,对与偷袭行动有关的各种情况都能心中有数,包括偷袭当天珍珠港上空少云或无云都很有把握,真正做到了“知彼”。

为了达到行动秘密性和突然性的目的,日本人挖空心思地采取了不少反情报的迷惑措施,不让美国人获得真实的情报。为防止美国的无线电技术侦察,日本培训了一批与参加出击的舰艇的报务员发报手法一模一样的报务员,让他们在日海军各大海军基地,以各舰艇的名义拍发各种显示活动正常的电报。当美国人侦听到这些“正常”活动的电报,以为日军没有任何异常时,日海军袭击珍珠港的特遣舰队,早已集结在很少有人注意的北方四岛的择捉岛单冠湾里。在此地,不但舰艇和飞机绝对保持无线电静默,而且禁心包括当地居民在内的一切人员外出。那个时代还没有侦察卫星,飞机和潜艇也根本不会想到到这个偏僻的弹丸小湾来侦察,而且更不会想到日本人会选择气象恶劣、海流情况复杂、距离珍珠港4000多海里的北航线向美国进击。为了遮人耳目,日本人还特地让海军士官学校的学生,穿上海军作战人员的服装,在舰队出击前到东京大街、公园和商店等场所闲逛,造成一派“和平”的景象。

第一頁    上一頁    第1頁/共3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