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停战
4月30日,希特勒在柏林的地下掩体内开枪自杀。按照希特勒的遗嘱,海军元帅邓尼茨被任命为德国总统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接任总理职位。
5月1日,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克列勃斯将军带着戈培尔致苏联最高统帅部的信来到苏军第八近卫军指挥所,通知苏联方面有关希特勒身亡的消息,并且打算进行停战谈判。
苏联最高副统帅朱可夫的爱将索科洛夫斯基元帅负责与克列勃斯谈话,索科洛夫斯基一眼就看透了德军妄图拖延投降时间的伎俩,他向上级汇报谈话情况时说:“克列勃斯说他无权决定德国是否无条件投降,只有邓尼茨的新政府才能决定这个问题。”由此,苏方认定德方要求停战只是缓兵之计,目的是把邓尼茨的政府成员聚集到柏林。虽然克列勃斯将军是一位有经验的军事外交家,但是由于他不肯接受无条件投降的要求,苏军立即决定将德军彻底消灭。5月2日凌晨3时,经过了16个小时的鏖战,苏军在柏林战役中大获全胜。5月4日,荷兰、德国西北部以及丹麦部队全军投降。
迫于战事的压力,新任元首邓尼茨多次派人与西方盟军谈判停战,并与盟军司令部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联系,恳求美国不要把德国士兵和老百姓“丢弃给布尔什维克”。5月6日,他再次派德军总参谋长阿尔弗莱德·约德尔到兰斯的盟军司令部进行游说。约德尔竭力地向美国人解释,希望能分别向西方盟军和苏军投降。约德尔还转达了邓尼茨的意见:如果不能分别投降就答应全线同时投降,但要把投降的两个阶段拉开。第一阶段停止敌对行动但可以让德军自由行动;第二阶段再剥夺德军的所有自由。
初次投降
在这样的形势下,5月7日,德国与英、美、苏、法(法国只作为见证国,5月8日,法国正式作为战胜国出席了德国签署投降书的仪式。)在法国兰斯签下了德国的第一份投降书。
香槟之都的居民最早获悉了战争结束的消息。1945年5月7日2时41分,约德尔代表德国新任元首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与西方盟军的代表———艾森豪威尔将军和参谋长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在兰斯的一所学校里会面,并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在二战期间,这是约德尔惟一一次从希特勒的影子中走出来。然而,这一分钟足以让他的名字和面孔永远被铭记在历史之中。面对四个战胜国的将军,约德尔表情沉痛:“我签了字,对德国的人民和军队是宽恕还是惩罚,就全交由战胜国来处理了。在这场战争中,德国的作为和承受或许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更多。我现在惟一的请求,就是希望战胜国能够仁慈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