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英德间电波之争开创“导航战”先河(4)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英国人的第二项措施是征用所有能够加以利用的洛伦兹着陆系统发射机,经重新装配后作为干扰发射机使用来对付knickebein系统。由于当时英国可以得到的这些发射机的功率都比较小,因此它们只是能够干扰knickebein系统的信号,但是还无法实现英国人既定的目标,那就是促使knickebein系统波束发生弯曲,使轰炸机的航向偏离轰炸目标。

英国人在陆基告警接收机方面做了更多的工作,经过改进,这些告警接收机可以确定knickebein系统中的诸多频率在某一天的具体使用情况。1940年7月,英国在其东海岸的多个雷达站部署了许多这样的接收机。

然而,英国对德国实施的电子战(ecm)的核心却是“阿斯匹林”计划,它的做法是利用一个大功率发射机来仿效德国的knickebein系统发出的用“点”调制出来的信号,这样就可以迷惑德国的飞行员,甚至当飞行员已经锁定在了knickbein系统的电波上的时候,他还会听到由“阿斯匹林”系统的干扰机发出的“滴、滴”的声音(即“点”的声音)。

英国的权威人物,如阿尔弗莱德•普莱斯等人指出,英国当时并没有研究使用一个同步欺骗中继式干扰机来改变德国人的电波波束的指向,尽管这一做法在今天已经非常普及。英国人成功发起的是大规模、不连贯、非同步式的干扰,在这些干扰面前,德国飞行员的使用电波导航的能力被大大削弱。

普莱斯非常理智地指出,尽管英国的电子反制措施多次对德国knickebein系统电波造成了波束扭曲,但是这种现象带有较大的偶然性。当德国空军的轰炸机、英国的“阿斯匹林”干扰机和位于欧洲大陆上的knickebein 发射场这三者之间的距离恰好满足条件,即德国的轰炸机接收到英国人发出的这些“点”的信号在时间上正好与knickebein系统发出的信号同步,这样,德国的飞行员就会被欺骗了。普莱斯还指出,德国飞行员受到迷惑的另外一个可能性就是德国飞行员们把他们的接收机调谐到了“阿斯匹林”干扰机的频率上,而不是调谐到了knickebein信号上。由于knickebein信号是从欧洲大陆上传播过来的,所以其信号强度比英国人的干扰信号要弱得多,故此德国飞行员错认电波信号也决非偶然。普莱斯引用了一名被俘的德国轰炸机机组成员讲过的一个故事,他说这架德国轰炸机跟着“阿斯匹林”信号来飞行,后来才发现他们兜了一个大大的圈子。到1940年10月为止,为了对付德国的knickebein系统,英国总共部署了15个“阿斯匹林”干扰机。

在与德国轰炸机的对抗中,英国投下了巨大的赌注。

第一頁    上一頁    第4頁/共6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