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也抑制了美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由此可见,在一定程度上讲,“中国因素”帮助美国控制了通货膨胀,也间接地导致了格林斯潘时期错误的货币政策,从而间接地引发了此次危机。至今美国何时才能走出危机,许小年教授认为,“去杠杆化不结束,危机就不会结束!”
可是,人们担心的是,现在的美国政府正在执行比“9·11”之后更加松宽的货币政策(目前的利率仅为0.25%),这是否会引起一轮更大的通货膨胀呢?“目前不会!”
许小年教授说,“我们知道,货币供给等式的两边,一边是货币供应,一边是货币需求,而决定这个货币等式是否平衡,除了GDP及物价以及货币供应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货币的流通速度。现在虽然货币供应量增加了很多,但是由于货币流通速度也放缓,所以,目前来看,这个货币等式发生失衡的可能性并不大。
但是,一旦货币流通速度恢复,中央银行就必须迅速地加息,抽回流动性,避免过多的流动性在经济中造成新的泡沫。当然,时机的选择上就要看中央银行的操作艺术了。”

经济危机下的股民,很绝望...
中国要习惯中速增长
许小年教授认为,加入WTO后,中国高估了内外部需求,虽然出口一直在以30%~40%的速度增长,但这是由国外松宽的货币政策造成的,是虚高的需求;但这却被投资者误认为是实质的需求,于是引发了过去几年20%左右持续的投资高增长。
“中国必须改变这种预期了,30%的出口增速和20%的投资增速都不可能再持续下去了,”许小年教授语重心长,“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中国将会面对痛苦的削减产能的过程。”